宦游曾记旧桐川,泮水凄凉愧郑虔。
怪得儒流有师法,知从乡老得心传。
未酬龙伯连鳌手,遽作维扬跨鹤仙。
太息孔门空用赋,不教一柱果擎天。

诗句释义

  1. 宦游曾记旧桐川:这句表达了作者曾在桐川任职,宦游指的是在外做官。
  2. 泮水凄凉愧郑虔:泮水是指古代的学宫,诗人因在泮水地区感到凄凉而惭愧于郑虔(唐代著名书法家),郑虔以书法见长。
  3. 怪得儒流有师法:这里“怪”是奇怪的意思,指作者对于后学能够学到自己的学问表示惊讶。
  4. 知从乡老得心传:这里的“知”可以理解为知道,从乡老中得到了传授。
  5. 未酬龙伯连鳌手:这是对前文提到的龙伯和连鳌(传说中的神鱼,象征才能)未被完全实现或未能充分发挥才华的遗憾。
  6. 遽作维扬跨鹤仙:这句话意味着突然之间就化身为仙人,飞升而去。
  7. 太息孔门空用赋:孔子门徒感叹自己的用词、赋诗不能尽表其意。
  8. 不教一柱果擎天:“教”意为让,不教一柱果擎天意指无法支撑起天空的壮举。

译文

宦游曾经在桐川有过一段经历,泮水的地方让我感到凄凉,自己感到惭愧于郑虔这样的大家。后学的弟子们能学习到我的学问,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然而,我未能像龙伯和连鳌那样,得到充分的施展才华的机会,突然之间就化为仙人飞升离去。我在孔子门下,时常感叹自己的用词、赋诗无法表达出全部的意境。我无法像那些伟大的人物一样,让一座山峰支撑起整个天空的壮举。

赏析

这首诗是虞俦对已故扬州司理章公的挽诗。章公生前曾担任过扬州的司法长官,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诗中的“宦游”、“泮水”、“愧郑虔”“怪得儒流有师法”等词汇,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和个人情感。

虞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章公的敬仰之情和对其一生的评价。章公生前政绩斐然,但在晚年却遭遇了不幸,这使得虞俦深感悲痛。同时,虞俦通过对章公的追忆与怀念,也表达了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虞俦在诗中还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惋惜。他看到后辈们能够继承并发扬章公的遗志和精神,但自己却不能继续前行,这让他感到十分痛心。这种情感使得诗篇更加富有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虞俦的心境。

《扬州司理章公挽诗》不仅是一部悼念之作,更是一部充满情感与思考的作品。它展示了虞俦对章公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虞俦的思想和情感,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