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
思远楼前虽有曲,若邪溪畔岂无人。
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
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

端午

鬓边簪着艾草,腰佩着荷叶的荷包,水滨处处绿树成荫。

思远楼前虽然曲径通幽,若邪溪畔岂能没有游人?

莫将楚恨悲怨儿女情长,聊把骚章寄托鬼神。

浊酒满壶渔父笑谈中,江边鸥鹭正相亲。

注释:

  1. 鬓符:指妇女在两鬓上插着的装饰物,这里指的是端午节时妇女佩戴的香囊。
  2. 腰艾:佩戴艾草。
  3. 匝(zā)水滨:环绕着水边。
  4. 思远楼:指思远桥,位于江南地区。
  5. 若邪溪:地名,是一条美丽的河流。
  6. 浊酒、渔父:都是指酒和打渔的人。
  7. 江边鸥鹭:指生活在江河边的鸥鸟和鹭鸶。
  8.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9. 楚恨: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0. 骚章: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11. 鬼神:这里指的是屈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端午佳节的诗篇。作者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景象和活动,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和活动。在首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头戴艾草、身披荷叶的装扮,以及水滨绿树成荫的美丽景色。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端午节的氛围和节日的特色。

诗人转向对思远楼和若邪溪的思考。他提到了思远楼前虽然曲径通幽,但若邪溪畔却没有游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节日活动的期待和遗憾。

诗人转向对屈原的怀念。他提到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深怀念之情。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所表达的情感的共鸣。

诗人转向对自然和人情的关注。他提到了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渔民和鸥鹭在水中相依相伴,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和对屈原的怀念,表达了对自然、人情和文化的思考。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传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