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谐朱铅,力可举杵臼。
贫贱何足云,持敬在悠久。
相对如嘉宾,旁人莫嫌丑。
【注释】
《咏史八首》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作品,共有八篇。此诗为其中之一。陶侃(252—334),字士行,庐江郡灊县人。东晋时期大臣、政治家,封长沙郡公,曾任荆州刺史,后入朝任司空,都督江州及豫州之六郡军事。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贫寒,但他为人正直,勤于政事,以清廉著称,被后人誉为“好官”。这首诗就是赞颂了陶侃的高尚品德。
色不谐朱铅,力可举杵臼:面色不和,但力气大到可以举起捣衣的棒槌。
贫贱何足云,持敬在悠久:贫穷卑微又有什么关系呢?持敬在于长久。
相对如嘉宾,旁人莫嫌丑:彼此相处就像尊贵的宾客一样,旁人不要嫌弃他丑陋。
【赏析】
这首诗赞美陶侃虽贫贱却不失高洁的品质。
首句说陶侃的面容不好看,但他有超人的气魄和力量,能举得起捣衣用的杵臼。次句说陶侃出身贫寒,地位卑微,但他品行端正,待人恭敬,从不因贫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三、四两句进一步强调陶侃不以貌取人,与人为善,与别人交往如同贵宾一般。最后一句则是说陶侃虽然长相丑陋,但是人们不会因此而嫌弃他,反而更加敬重他。整首诗通过描绘陶侃的外貌,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陶侃的形象,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于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等优秀品质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