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颜。
乡闾接营道,风物近庐山。
万石今兴废,三亭谁往还。
不知零与永,二郡孰安闲。

乙巳岁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书知已赴官零陵

丙午正月内成十诗奉寄

乙巳年岁末,收到友人周茂的来信知悉其已前往任职于零陵。于是在丙午年正月间,创作了十首诗歌以相赠。这组诗中,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深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谊和仕途的思考和感慨。下面是对这些诗句进行逐句解释:

  1. 想到零陵日
  • “想到零陵日”表达了一种期待之情。零陵是一个地名,诗人可能因工作调动或其它原因到达此地。
  • “高歌足解颜”暗示了到达新的环境后的心情释放。“高歌”通常与欢乐、解放的情绪相关联,而“解颜”则指露出笑脸,表现出内心的愉悦和轻松。
  1. 乡闾接营道
  • “乡闾”指的是家乡或邻里,“接营道”则表示诗人在新的环境中开始新的旅程。这里的“营道”可能是指道路或者更广义上的旅途。
  • 整句诗描绘了一种从熟悉的家乡环境到新地方的过渡,体现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变。
  1. 风物近庐山
  • “风物”指自然景象或事物,而“庐山”是中国江西省的一个著名山脉,位于零陵附近。
  • “近”表明零陵与庐山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可能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 此句通过将零陵与庐山联系起来,暗示诗人即将面对的新生活与自然风光息息相关,预示着他将在此地开启一段全新的探索之旅。
  1. 万石今兴废
  • “万石”通常指的是巨大的石头或山丘,这里可能指代零陵地区的一些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
  • “兴废”指的是这些自然景观或历史的兴衰变化。此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变迁的关注和感慨。
  • 通过提及兴废,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1. 三亭谁往还
  • “三亭”可能指的是零陵地区特有的一些古代建筑或者自然景观中的三个显著特征。
  • “谁往还”指的是这些建筑物或景观是否能够持续吸引人们前来游玩或交流。这句诗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担忧,也引发了对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1. 不知零与永,二郡孰安闲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两个不同郡县(零陵和永州)未来状况的不确定性。
  • 其中“零”可能指的是零陵郡,“永”则指永州,这两个地方在历史上都曾隶属于湖南管辖。
  • 诗人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感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两地未来发展的期望与关注。

这首诗不仅是诗人对自己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记录和反思,也是对所处时代背景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也透露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