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绵绵而不绝,心了了以常明。
静室我方燕坐,傍人唤作修行。
注释:
兀坐:盘腿而坐。
息绵绵而不绝:指禅定功夫。息,静心。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心了了以常明:心不乱,常保持清醒的状态。了了,清楚明白的样子。
静室我方燕坐:在静室中,我才像燕子般安闲自得。
傍人唤作修行:旁人称赞我在修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与卢员外象过西亭》。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宁静的环境中进行禅定修炼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禅修过程中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首句“兀坐息绵绵而不绝”,描写了作者坐在静室中,通过禅定功夫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这里的“兀坐”指的是盘腿而坐,是一种常见的禅修姿势,通过这种姿势可以让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和清明。
次句“心了了以常明”,进一步描述了禅修过程中的内心状态。这里的“了了”意味着清晰明了,没有杂念,只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对佛法的理解。而“常明”则是指这种状态是持续而稳定的,不是一时的冲动或短暂的感受。
第三句“静室我方燕坐”,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作者选择在静室内进行禅修,这个空间为他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使他能够更好地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这里的“燕坐”指的是一种优雅而自在的姿势,就像燕子一样在枝头自由地飞翔。
第四句“傍人唤作修行”,则是对外界评价的反映。虽然周围的人可能不理解或认为这种行为有些奇怪,但他们仍然称作者为修行者,这体现了他的行为和心境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里的“修行”不仅仅是宗教意义上的修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心灵平静和智慧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通过描绘禅修的过程和个人的内心体验,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实践,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