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气凄清,秋堂灯火夕。
开编对圣贤,穷理贯今昔。
岂无侯门裾,俯仰无颜色。
岂无终南路,矫诈亏名实。
萃耕渭钓人,乐道贵自得。
青紫与金珠,从渠傥来物。
【注释】:
- 夜坐观书:晚上坐在书房里读书。
- 风露气凄清:秋风冷露,寒意袭人。
- 秋堂灯火夕:秋天的晚上,书房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
- 开编对圣贤:打开书本,面对古代圣贤的经典著作。
- 穷理贯今昔:深入理解事物的道理,贯通古今。
- 岂无侯门裾:难道没有富贵人家的门第?
- 俯仰无颜色:低头和仰头时脸上都没有表情。
- 岂无终南路,矫诈亏名实:难道没有追求名利的人,虚伪欺诈损害了名誉。
- 萃耕渭钓人,乐道贵自得:聚集在渭河两岸耕种、垂钓的人们,以追求道义为乐趣,看重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 青紫与金珠,从渠傥来物:即使是皇帝赏赐的青丝带和黄金珠宝,也是意外得来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晚上在书房里阅读古籍的情景,通过对古代圣贤的学习和对名利的追求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追求的思考。
首句“夜坐观书”直接点明主题,诗人选择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独自坐在书房中阅读书籍。这里的“夜”字,不仅描绘出了时间的流逝,更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风露气凄清,秋堂灯火夕”,进一步描绘了书房的环境。秋风凛冽,露水凝结,在这样的环境下,书房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里的“灯火”不仅仅是指灯光,更象征着知识的光芒,照亮了诗人的心灵。
第三句“开编对圣贤”,开始进入正题,诗人打开了书本,面对着古代圣贤的经典著作。这里的“圣贤”不仅是古人的楷模,更是诗人心中的榜样和追求。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诗人深入理解事物的道理,实现了与古人的交流和对话。
接下来的两句“岂无侯门裾,俯仰无颜色”,则转向了现实生活的困境。诗人感慨自己虽然身处富贵之家,但却没有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反而感到空虚和失落。这里的“俯仰无颜色”用来形容心情的忧郁和无助,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
最后两句“岂无终南路,矫诈亏名实”,则是对名利的追求进行了反思。诗人认为,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但实际上却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这里的“矫诈亏名实”指的是虚伪和欺诈,损害了名誉。诗人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充实和满足,而不是外在的成就和名声。
整首诗通过对读书、思考、现实生活和名利追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追求的思考。他主张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不是外在的成就和名利。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深刻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