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俗日窳敝,嗜恶甘如饴。
良心岂初然,物欲或迫之。
经正则民兴,靡事穷诛夷。
桑麻遂生业,四海治可推。

注释:

  1. 湘俗日窳敝:湘地风俗日益颓废。日,一天;窳,弊病。
  2. 嗜恶甘如饴:喜欢恶行如同吃饴糖一样甘甜。嗜,喜好;恶,厌恶;饴,饴糖,一种甜食。
  3. 良心岂初然:难道人的良心一开始都是这样的吗?
  4. 物欲或迫之:物质欲望或许逼迫着人。物欲,指物质欲望。
  5. 经正则民兴:国家治理得当,人民就兴盛。经,治理、管理;正,正直、公正;民,人民。
  6. 靡事穷诛夷: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使人们灭绝。靡,没有;事,事情;穷,灭绝;诛,杀戮;夷,消灭。
  7. 桑麻遂生业:桑树和麻田得以生长,从事农业成为职业。遂,于是,就;生,生长。
  8. 四海治可推:天下治理好,可以推举为楷模。四海,天下、全国;治,治理;推,推举、推崇。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任刑部侍郎时所作,共有五首。诗人以湖南为中心,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评。诗中指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已经日益腐朽,人们追求享乐的欲望已经超越了理智的控制,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不仅使人们失去了正常的道德观念,而且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呼吁统治者要端正统治思想,实行仁政,才能恢复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全诗语言平实,但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通过对湖南地区风俗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弊端,反映了民众的苦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美好祝愿。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将湘地风俗与理想中的社会进行了鲜明对比,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诗人在描写湖南地方风情时,也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整首诗结构完整严密,层次分明,既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又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