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初寒夜,红炉拥邃亭。
啸吟元俗调,商榷见全经。
共拟蛾成螠,谁怜草化萤。
疚心男子事,灯底看青萍。
【解析】
此诗是和郑觉先冬夜围炉示同舍而作。全诗四十六字,每四句一转韵,首尾两句皆押“青”韵,中间两联各四句。
第一联,写冬夜的景。“碧瓦”,青琉璃瓦;“初寒”,刚入冬;“夜”,时间。“邃亭”,幽静之亭。“啸吟”,指吟咏、歌唱,这里用来形容郑觉先的声音高亢激昂,像山中的猿猴一样发出长啸之声。“元俗调”,指民间俗语,这里指郑觉先所吟诵的歌曲。
第二联,写郑觉先在灯下吟咏歌曲的情景。“商榷”,商议、研讨,这里指探讨问题。“见”,看见,这里指听到。“蛾成螠”,指萤火虫的光如蛾翼般飞旋。“谁怜草化萤”,指谁同情萤火虫的命运。
第三联,写诗人自己的处境。“疚心男子事”,指忧国忧民的大事;“青萍”,指青色的浮萍,这里代指水草。“灯底看青萍”,指诗人在灯光下观看水中的青萍,暗含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之情。
【答案】
碧瓦初寒夜,红炉拥邃亭。
啸吟元俗调,商榷见全经(郑觉先)。
共拟蛾成螠,谁怜草化萤。
灯底看青萍。(诗人)(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