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狂风,都断送、杏花红去。却是有、海棠枝上,一分春住。桃叶桃根浑未觉,樱桃杨柳成轻负。强尊前、抖擞旧精神,谁能许。
时不再,欢难屡。心未老,杯频举。尚不妨领略,登临佳处。山接武陵馀胜气,江吞大别仍东注。叹圣贤、功业与江山,无今古。
注释
满江红·其三:这是一首词牌名。
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在清明节前三天登上清晖亭作诗。清晖亭,位于今广东中山市石岐镇南郊的紫马岭上,是当地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十日狂风,都断送、杏花红去。却是有、海棠枝上,一分春住。桃叶桃根浑未觉,樱桃杨柳成轻负。强尊前、抖擞旧精神,谁能许。
十天的狂风,都把桃花染上了红色的花瓣吹落了,但是海棠树上却还有一点点春意残留。桃叶和桃根都没有察觉,只有樱桃和杨柳显得有些沉重。我只好借酒振奋精神,谁能答应啊!
时不再,欢难屡。心未老,杯频举。尚不妨领略,登临佳处。山接武陵馀胜气,江吞大别仍东注。叹圣贤、功业与江山,无今古。
时光不能重复,欢乐难得频频。我的心仍然年轻,酒杯频频举起,还不妨欣赏登高的地方。山连接着武陵余下来的好风景,长江吞噬大别河仍向东流。可叹圣人贤者的功业跟江山一样,永远不会有今天和古代之分。
赏析
《满江红》是宋词中最著名的长调之一。此篇为“满江红”的第三首,写于作者任广东转运使期间。全曲抒发了作者对韶关一带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起首二句点题,写自己来到韶关的所见所感。“十日狂风”,即指作者到韶关后的第二天就遭遇了一次大风天气。“都断送、杏花红去”,意思是说这次大风不仅把春天的美景全部吹走了,而且也连杏花也吹得失去了颜色。然而,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作者并没有被吓倒。相反,作者看到在一株海棠树上还有一点点春意残留。这里的“海棠枝上,一分春住”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顽强生命力的认识,也表现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桃叶桃根浑未觉”,这里以“桃叶桃根”比喻自己,说自己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依然没有失去信念。接着“樱桃杨柳成轻负”,则进一步描绘了韶关一带的自然风光。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出了樱桃树和杨柳树的美丽景色。这些景色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美的感受,更是心灵的愉悦。因此,尽管大风已经过去,但作者的心情却并未因此而消沉。
过片四句,表达了作者对韶关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己年华易逝之感。“时不再,欢难屡。”意思是说时间不会再次回到从前,所以欢乐的日子也难以再出现。而自己虽然年纪轻轻,但已感到岁月流逝,心中难免生出些许感慨。“心未老,杯频举”,这句表明虽然自己年纪尚轻,但心情却并不衰老。因为作者一直怀揣着壮志豪情,所以即使面对困难也能振作精神。然而,尽管如此,作者却仍然觉得难以满足自己的心愿。“尚不妨领略,登临佳处”,这句话表明尽管人生短暂,但人们仍然应该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光,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山接武陵馀胜气,江吞大别仍东注”。这两句描绘出韶关地区秀美的自然风光。“武陵”一词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这里象征着美丽的大自然;“大别”一词则是指长江的支流大渡河,在这里则象征着祖国的伟大和壮丽。
最后两句,则从历史的角度来反思人类对于英雄人物的功业与江山的珍视。作者以“圣贤”、“功业”和“江山”三个词组来分别代表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的功业以及他们所赖以生存的江山社稷。“无今古”,意味着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人们都应该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和他们为之付出的牺牲。
全诗通过对韶关地区的自然风光的赞美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在赞美英雄人物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无常以及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