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辞上国,千里为封侯。
志似冲天鹄,身如系缆舟。
终同刘敬返,暂作子卿留。
戈鼓从伊竞,客心岂倦游。
【注释】
通问:问候。
蒙古:蒙古族。
羁留:被拘留,滞留。
自述:自己陈述。
【赏析】
此诗是作者被拘滞在金国期间所作。诗中表现了作者虽身在异域,仍不忘报国之志,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丈夫辞上国,千里为封侯”,以“万里封侯”的典故起兴,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愿望。诗人以丈夫自比,表明自己有远大的抱负和雄心,即使被囚禁也决不放弃。“辞上国”,是说辞别故国,表示要远离家乡,投身到国家大任中去。
颔联“志似冲天鹄,身如系缆舟”,写诗人胸怀壮志却处境艰难,不能施展抱负之苦闷,与尾联“终同刘敬返,暂作子卿留”形成鲜明对照。“志似冲天鹄”用典,《汉书》载:“司马相如因病免官,家居茂陵,卓王孙闻而召见,相如口吃少言,王孙乃使人谓相如曰:‘文君与我更之,请奈何?’‘相如曰:‘长不令进酒劝君,效愚心以为词曰:愿借子之骏马,乘安道则至匈奴宝,顾乐野泽,非独以快意而已。’”此处以司马相如自喻,表达出自己虽然身处险境,但仍心怀壮志、矢志报国的思想感情。“身如系缆舟”用典,《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说上曰:‘……臣闻越王勾践反吴而伐齐,并周;晋文公攘戎翟而匡周诸侯。禹执耒耜而耕于历山,舜渔于雷泽,夏后氏时有扈氏不服,欲攻其堵。汤止之,并威天下。今陛下即世而贵臣成家,诚胡然而后嗣矣!臣闻:勇略震动天下者黄,带甲百万,孤矢十发百中的上客,龙之珍也。然所以使行役之士失其资粮者,天下之祸皆此人也。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缺久矣,臣等捐躯不恤,何面目以归入地下乎哉?’于是上乃拜偃为主父。”此处用主父偃事比喻自己虽有凌云之志,但受羁绊,难有所作为。
颈联“终同刘敬返,暂作子卿留”,化用了《史记·李将军列传》所记载的历史故事,李陵投降匈奴后,汉武帝派苏武持节送匈奴祭品,李陵向苏武道歉求得原谅。这两句意思是说,尽管自己最终会像刘邦的萧何、曹参一样返回故乡,暂时留在金国做官。“终同刘敬返”用典,《汉纪》载:“(刘)敬献书于单于曰:……愿游尘足下,足下必喜而自来,今汉尽忠信,满天下,明如日月,您的威势又如此。若令皇帝在朔方也,则为汉所虏。陛下诚能屈节辱命以奉遣,则厚幸。”尾联“戈鼓从伊竞,客心岂倦游”,以“戈鼓”代指战争,用典,《左传·庄公十年》:“郑伯乞盟于宋公……宋公与郑人盟于兹邑……遂盟。”《吕氏春秋·简应》:“宋元君将画图鲁阳樊君之臣穷,请曰:‘余客有请谒于鲁君,余恶于去之,余私怀过之心以待之。”尾联的意思是说,既然已经做好了随时为保卫疆土而战的准备,那么心中就不会因为长期滞留而感到厌倦和疲乏。
这首诗以丈夫自比,表达了他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却被拘禁的无奈和愤懑,同时表达了他虽然身遭困境仍然心怀壮志、矢志报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