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我辈人,岂为口体累。
归欤三径秋,清吟发幽寄。
醒眼对黄花,陶然已心醉。
世俗儿女情,饮菊萸系臂。
长房果神仙,登高未为智。
落帽狂参军,声利穷所嗜。
兴来尽君欢,得句输杜二。
牛山泪沾衣,鄙哉马千驷。
悠然千载吟,高韵未易次。
人生聚几何,此意非酒为。
徜徉林壑游,磊落湖海义。
明年此会日,老健天所赐。

【注释】:

  1. 渊明我辈人:渊明,陶渊明。陶渊明是晋代诗人,也是著名的隐逸之士。
  2. 岂为口体累:难道是为了口腹之欲而劳心费力吗?
  3. 归欤三径秋:指在秋季的时候归家隐居。
  4. 清吟发幽寄:清静地吟咏,抒发内心的幽深情感。
  5. 醒眼对黄花:形容秋天的景色。
  6. 陶然已心醉:形容内心的喜悦。
  7. 世俗儿女情:世俗的感情,儿女之情。
  8. 饮菊萸系臂:用菊花和茱萸制作成饰物,挂在身上。
  9. 长房果神仙:长房,传说中的仙人。
  10. 登高未为智:登高不是为了显贵,而是有所追求。
  11. 落帽狂参军:指唐代名将李广的故事。
  12. 声利穷所嗜:追求名利,满足于享乐。
  13. 兴来尽君欢:高兴起来就尽情地饮酒作乐。
  14. 得句输杜二:得到好的句子,输给杜甫。
  15. 牛山泪沾衣:《战国策·齐策》记载,齐王田建到牛山吊唁被饿死的大臣时,流下了眼泪。
  16. 鄙哉马千驷:鄙视那成百上千的车马。
  17. 悠然千载吟:悠然自得地吟诵着千年前的作品。
  18. 高韵未易次:高深的意境难以用言辞来表达。
  19. 人生聚几何:人生有多少时间呢?
  20. 此意非酒为:这种情怀不是用喝酒就能表达出来的。
  21. 徜徉林壑游:悠闲地在山林中游览。
  22. 磊落湖海义:磊落胸怀,大公无私的道义。
  23. 明年此会日: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聚会。
    【赏析】:
    这首诗是重阳节的即席之作。诗人以自己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思想。全诗充满了一种淡泊宁静、高远旷达的情感色彩,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恬淡闲适的生活态度。
    “渊明我辈人,岂为口体累。”首联直抒胸臆,点出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晋代著名诗人,也是一位隐士。他辞官归隐田园,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生活。诗人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敬慕之情。
    “归欤三径秋,清吟发幽寄。”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三径,指的是孔子曾经走过的三条田间小路,后成为隐者的居所。这里借指诗人的隐居之处。诗人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独自漫步在田间小路上,清幽的环境使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内心的感慨。这里的“清吟”,既指吟咏诗歌,也是指抒发情感。“幽寄”则是指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景物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醒眼看黄花,陶然已心醉。”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欣赏秋天美景时的心境。当阳光明媚的时候,诗人站在花丛之中,看着那些盛开的黄菊花,心中顿时涌现出一股愉悦之情。这种愉悦之情不仅仅是因为眼前的美景,更是源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与喜悦。这里的“陶然”一词,形象地描述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中的愉悦感受。
    “世俗儿女情,饮菊萸系臂。”尾联则转向了世俗人情的描写。诗人在这里批评了那些追求名利、满足于享乐的人,他们就像那些为了装饰而系在身上的菊花和茱萸一样,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而不是真正地享受生活。这里的“饮菊萸系臂”比喻了那些庸俗之人,他们只是追求表面的繁华而已。
    “长房果神仙,登高未为智。”尾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真正的智者并不是那些攀附权贵、追逐名利的人,而是那些能够超脱世俗、追求真我的人。这里的“长房”指的是传说中居住在山上的一位仙女,她能够长生不老,不受世间万物的束缚。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于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对世俗人情的批判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追求真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清新、高远的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