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端溪云,至宝俗眼惊。
体方而质刚,翰林叨宠荣。
楮君同出处,松侯难弟兄。
紫肝马肤润,绿晕鸲眼明。
自笑谪仙狂,曾倩妃子擎。
我爱清庙瑟,人吹高门笙。
龙尾与凤咮,圆巧相逢迎。
吾友管城公,奚假乎猩猩。
留此镇山房,移文鸥鹭盟。
好方已成癖,焉用圆为卿。
【注释】
一片云:指砚台。端溪石产于广东高要,有“云”字纹,故名。至宝:最珍贵的物品。俗眼惊:指平常人的眼光很难识别出它的真实价值。体方而质刚:形状方正而质地坚硬。翰林:古代官名,指翰林学士。叨宠荣:受到皇上的恩宠和荣耀。楮君(chǔ jun )同出处:楮是纸的总称,君是尊称,这里指纸。楮,即纸;君,对纸的美称。松侯难弟兄:松木是制作棺材的常用材料,所以这里以松木喻指纸。侯是尊称,松木也是用来形容其贵重。紫肝马肤润:指墨色深沉,质地滋润。紫肝马皮肤润:形容墨色深红而光泽如马皮。绿晕鸲眼明:指笔尖所蘸墨水颜色鲜艳,闪烁着像鸟的眼睛一样的光采。自笑谪仙狂,曾倩妃子擎:诗人自嘲自己的诗才如谪仙人一样,曾得到过皇帝的喜爱。曾倩妃子擎:曾得到过皇帝的爱怜。我:诗人自称。清庙瑟,人吹高门笙:指《诗经·卫风·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及“高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路有冻死骨”一句,这里借代指贫苦百姓的生活。龙尾与凤咮:比喻文章的文采。龙尾:指文章尾部,这里用来形容文章结尾有力。凤咮:指凤凰的头。圆巧相逢迎:形容文字优美,恰到好处。吾友管城公,奚假乎猩猩:我的朋友管城子,何需借助猩猩的力量?奚假乎猩猩:何必借助猩猩之力。奚假乎猩猩:何必借助猩猩之力。留此镇山房,移文鸥鹭盟:把这块方砚留在山房里,让它镇守着山房,成为山房的守护神。移文鸥鹭盟:把这块方砚留在山房里,让它成为山房的守护神。好方已成癖,焉用圆为卿:好的地方已经成了我的癖好,又何必追求圆形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砚诗。作者通过写砚的特点,表现了他对砚的珍爱和赞赏之情。全诗语言简炼、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一片云,至宝俗眼惊”,点题,说明所咏的是一块砚台。接着从形状、质地两方面加以描写:“体方而质刚,翰林叨宠荣。”“翰林”一词,历来被用来称呼文人学士,此处用它来赞美这块砚台,表明它是文人学士们常用的文具。
第三句“楮君同出处,松侯难弟兄”,进一步描绘这块砚台的不凡来历和珍贵程度。“楮君”是对制纸工匠的尊称,“松侯”则是指制棺材的工匠,都是制作精美之物。这两句既赞美了这块砚台的材质之精贵,也赞美了它的工艺之精良。
接下来四句分别描写这块砚台的不同部分。“紫肝马肤润,绿晕鸲眼明”,赞其色泽之美;“自笑谪仙狂”,赞其文采之妙;“曾倩妃子擎”,赞其用途之广;“我爱清庙瑟,人吹高门笙”,赞其声韵之美。这四句将砚台的各个方面都写了出来,既赞美了这块砚台的美丽、文雅,又赞美了它的实用价值。
最后四句则是对砚台的赞叹和期望:“自笑谪仙狂,曾倩妃子擎。”“谪仙”是李白的别号,他曾被唐明皇召见并得到他的赏识。这里的“自笑”是说这块砚台的文采之好,足以让李白这样的文坛高手为之倾倒,甚至希望得到皇帝的青睐;“曾倩妃子擎”则是指这块砚台曾经受到皇帝的喜爱,被当作珍宝收藏起来。
末四句“我爱清庙瑟,人吹高门笙”,“清庙瑟”和“高门笙”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这里用它们来比喻这块砚台的声音和音质之美妙。而“龙尾与凤咮,圆巧相逢迎”,则是说这块砚台的形状和文采都很完美,就像一条龙的尾巴和一只凤凰的头一样相映成趣。“吾友管城公,奚假乎猩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朋友管城子,为什么还需要借助猩猩的力量呢?这里的“奚假乎猩猩”可以理解为不需要猩猩的帮助,意思是说这块砚台本身就很有力量。
整首诗语言简练、生动传神,既赞美了砚台本身的美丽和价值,又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深厚感情。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砚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