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从官又见春,物华人事两俱新。
已推才力多馀地,更赋词章妙入神。
要路我甘无俗迹,夷途公自有通津。
逢时得用看施设,未止区区庇远民。

【解析】

此诗为诗人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正旦(农历正月初一)的上巳节,即游春日,因感时伤物而作。全诗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忧虑之情及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蜀国从官又见春,

物华人事两俱新。

已推才力多馀地,

更赋词章妙入神。

要路我甘无俗迹,

夷途公自有通津。

逢时得用看施设,

未止区区庇远民。

注释:蜀国官员又看到春天来了,万物繁花,人事更新。自己才能出众,但有多余的能力,再写一首词章,技艺精妙入神。我要走仕途之路,愿意没有庸俗的足迹,但我也知道,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会施展自己的才能。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希望皇上能任用我。我只是关心远方百姓的生活,希望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赏析:首联两句点明时间是“正旦”,地点是“蜀国”,说明诗人正在成都。诗人感叹物华人事,都呈现一派新春气象。第二联紧承首联之意,说诗人才华横溢,多余的能力,此时正好用来创作词章,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第三联两句写诗人对仕途的看法。诗人说:“我要走仕途之路,愿意没有庸碌的足迹”,这是说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公自有通津”,这是诗人自谦之语,意谓:只要皇帝肯提拔,他一定会像古代的张良、诸葛亮那样施展他的抱负和才能。第四联两句,表明作者的政治态度。作者认为,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所以诗人希望能受到重用,为国家效力。第五联两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者百神主也,王者天之子也。”作者说:“我只是个关心远方百姓生活的普通人”,其实,他所说的“关心”,是指他对国家的关心;他所说的“保护”,是指他在政治斗争中的保护。第六联两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作者认为,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希望皇上能任用他,让他施展自己的才能。最后,“我只是个关心远方百姓生活的普通人”,其实是说他关心国家大义,他所说的“关心”,是指他对国家大义的关心;他所说的“保护”,是指他在政治斗争中的保护。

本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了诗人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语言质朴自然,含蓄深沉。

【答案】

次韵孙直言正旦马上有感

蜀国从官又见春,物华人事两俱新。

已推才力多馀地,更赋词章妙入神。

要路我甘无俗迹,夷途公自有通津。

逢时得用看施设,未止区区庇远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