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年青社得徘徊,一日皇华下诏催。
蜀道五千驰驿去,秦关百二拂云开。
不同参政初时入,也似尚书两度来。
到日先生应笑我,白头犹自走尘埃。

入蜀先寄青城张遨先生

我入蜀地,先向青城山中给你寄去一封信。

逾年青社得徘徊(过了一年),一日皇华下诏催(一天皇帝有诏书下来催)。

蜀道五千驰驿去,秦关百二拂云开(蜀道上骑马走,有五千里长;秦关上有一百二座山峰,云雾缭绕着。)

不同参政初时入,也似尚书两度来(与当初你刚到朝廷时不同,也好像你曾经两次到这里)。

到日先生应笑我,白头犹自走尘埃(到了那一天你一定会笑话我了。)

注释:

  1. 入蜀:进入四川。青城:在四川灌县西北。张遨先生:指张九龄(767—835),字子寿,号幽栖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开元时期宰相,诗人。
  2. 逾年:过了一年。青社:指青州。
  3. 一日皇华:一天皇帝的诏书下来了。下诏: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皇华:古代使节出使外国时所持的一种文书。
  4. 蜀道:指从成都到四川北部的蜀郡的道路。五千里:指蜀道险峻,道路遥远,有千里之遥。驰驿:骑马奔驰,急行。
  5. 秦关:秦岭一带的关口。百二:形容山势险要,比喻地势重要。
  6. 不同参政:与刚刚当政时不同。初时:当初。
  7. 也似尚书:像尚书一样曾经两次来到这里。尚书:指唐代的宰相。
  8. 到日:到那天。先生应笑我:先生应该笑话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入川后的寄语。诗人对张九龄这位老友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首联“入蜀先寄青城张遨先生”交代了诗的背景和作者的身份。颔联“逾年青社得徘徊,一日皇华下诏催”,诗人回忆了当年自己第一次入蜀的情景,以及皇帝的诏书催促他回京的情景。颈联“蜀道五千驰驿去,秦关百二拂云开”描绘了诗人离开四川北上的艰辛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尾联“不同参政初时入,也似尚书两度来”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预测,以及对老朋友的祝福。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厚,充分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