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发秋毫不少偏,宜应佳兆中青钱。
鸣弦迅发心先正,破的劳观眼欲穿。
赏劝坐添杯上桂,咏歌宾许幕中莲。
古人一箭功名立,岂止文章独炳然。
【解析】
-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百发秋毫不少偏”,意思是:百发百中,箭不偏斜。“鸣弦迅发心先正”,意思是:听到号令后立刻发射出去,心里想着的是正义的事情,射出的箭才能正中目标。“破的劳观眼欲穿”,意思是:眼睛看破了,连眼珠都要穿透了。“赏劝坐添杯上桂,咏歌宾许幕中莲”,意思是:饮酒吟诗,宾客们也争着在宴会中赏桂花喝美酒。“古人一箭功名立,岂止文章独炳然”,是说:古时候射箭得中,就能立下大功,不仅仅是文章写得好。
-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能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首先要注意思想情感的集中表达,然后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等)。本题要求从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诗歌的主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情感。“诗人以射中金钱比喻自己屡试不第,但并不灰心丧气”一句,表明诗人虽然屡试不中,但并不灰心丧气。“赏劝坐添杯上桂,咏歌宾许幕中莲”两句,表明诗人虽屡试不中,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奋发努力,积极入世,追求功名。
【答案】
译文:
百发百中,箭不偏斜,这应是上天赐给我的好兆头。听到号令后立刻发射出去,心里想着的是正义的事情,射出的箭才能正中目标。眼睛看破了,连眼珠都要穿透了。饮酒吟诗,宾客们也争着在宴会中赏桂花喝美酒。古时候射箭得中,就能立下大功,不仅仅是文章写得好。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作品。前两句写射中金钱,是诗人自我解嘲,也是对科举不第的无奈。射中金钱,固然是件好事,然而却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所以诗人用“宜应佳兆”来形容自己的境遇。接下来两句,则是诗人自我激励的肺腑之言。他以射中目标来比喻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表达了自己立志报国的决心。
第三联写到“赏”“咏”。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当时文人生活的描写。赏花、咏月、品茶、赋诗、饮酒,这些雅事,本是文人学士们的专利。而诗人在这里却是以“赏”、“咏”为乐事,可见诗人心情之舒畅。同时,这也是诗人对封建官场的有力抨击。
第四联写到“一箭”和“立”。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所在。“古人一箭功名立”,诗人以古代射箭中的事例来勉励自己。射中目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立下的功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和追求。
第五联写到“文章”。诗人在这里把“文章”比作“炳然”的明珠。这既是诗人对自己诗文才华的自信,又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