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城下系扁舟,与客同登百尺楼。
寻遍诗牌追旧句,恍惊岁律叹重游。
波涵君艑两山翠,天落巴荆一镜秋。
北望边烽犹未熄,敢忘后乐与先忧。

【赏析】

这是一首登岳阳楼抒怀的诗。诗中通过写诗人与友人同登岳阳楼,追思旧游,感叹年华流逝,表现了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全诗意境高远,情调沉郁。

“再登岳阳楼”,是这首诗的题旨所在,也是全诗感情发展的总线索。首两句紧扣题目,点明诗人重登岳阳楼的时间、地点、对象。“系”指系舟停驻之意。“系”字用得很有分量,突出了诗人对这次重游的重视。诗人系舟停驻在岳阳城下,与客人一道登上百尺高的楼上。这里“系舟”和“登楼”两个动作,都用了动词,而且都是“系舟停驻”的意思,说明诗人此次重登岳阳楼,不是一般的游览,而是有深意的。

三、四两句写诗人重登岳阳楼后的行动。诗人在楼上徘徊流连,寻遍了诗牌,追忆过去写下的诗篇,感慨不已。“寻遍”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而追思的结果,却令人惊诧:岁月流逝,时序已换了新装,不觉又到了秋天。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咀嚼,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一方面,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无限感慨;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虽然年岁已长,但仍心系国家大事,不忘为国分忧的思想。

五、六两句写岳阳楼所见所感。“波涵君艑两山翠”是说湖面水波荡漾,倒映着君山的青翠。“君艑”是指船上的人或物。“两山翠”指岳阳楼周围青山环抱,水天相接处绿树成荫。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意境,同时也暗寓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七、八两句是写眼前景色。作者站在岳阳楼上,极目远眺,只见北方烽火未熄,边塞战事依然紧张。这不禁使诗人想到,自己虽然远离战乱之地,但国家的安危却时时牵动着他的心。他想到了自己曾想为国家分忧,却报国无门的处境。因此,他不禁感慨地说:“敢忘后乐与先忧。”这里的“后乐”指的是自己将来享受安乐生活的愿望;“先忧”则是自己为国担忧忧虑的心情。这两个愿望和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矛盾复杂的情感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和对过去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关切。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