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袅袅草萋萋,缓步行春独杖藜。
搜蕊蜂儿透花骨,增巢燕子砌芹泥。
过溪野水冲桥版,觅路田塍穿菜畦。
松竹林间僧揖我,谒茶携手上招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及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根据诗句内容和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行春:赏花游春。春:春天。杨柳:柳树。萋萋:草盛的样子。杖藜:用竹竿当拐杖。篱(lí):竹篱笆。花骨朵儿:未开放的花蕾。芹泥:芹菜叶上的泥土。过溪野水冲桥版:在溪流旁行走,野水冲过小桥板。觅路田塍(chéng)穿菜畦:寻找田间小路穿过菜地。松竹林间:松树和竹林之间。揖(yī):拱手行礼。谒茶:拜见和尚。上招提:拜访寺庙。招提:佛寺。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到郊外游玩,欣赏美丽的景色的情趣。
译文:
绿杨垂下柳条,嫩草铺满大地,我缓步行于郊野,独自拄着拐杖,漫步赏花;
蜜蜂飞进花朵里,燕子筑巢于墙边,菜地的畦畔。
溪水冲击小桥板,野径曲折穿菜畦,松林竹林中,僧人向我拱手致意;
拜见僧侣,手拉着手一同前往招提寺去。
赏析:
“行春”是唐人常用的一个词语,指春天出游。诗中“行春”,即赏春、游春。
第一句写初春之景,杨柳袅娜,草色萋萋,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感觉。第二句写自己春日游赏的情景,独步而行,拄着拐杖,悠然自得。
三、四句写蜜蜂采蕊,燕子垒巢,诗人在欣赏美景之余,还不忘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象,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
五、六两句写游春所见,溪水奔流,小桥冲毁,野径弯曲,菜畦纵横,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郊野的景色。
七、八两句写游春所见,松竹林间的僧人向诗人拱手行礼,诗人拜见了僧人,手拉手一起去了招提寺。
整首诗以“行春”为主题,描绘了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亲近自然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恬淡,充满了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