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下倚吟鞭,慨想前贤古道边。
健笔南轩三大字,高风相国一泓泉。
征途著句虽无暇,诗版留名自可传。
寺主相邀观石刻,呼童汲水取茶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诗文语言的基本能力。题干要求对“题莱公泉”一诗逐句释义并赏析,是对学生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品味语言、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莱公泉”,这是一道诗歌内容理解的题目,然后结合诗句的大意以及题目所要求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答案。

【答案】

注释:

马鞍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倚吟鞭:靠在马鞍山边吹着长笛。慨想前贤:想象以前贤人走过的道路。古道:指马鞍山边的旧道。南轩:南面的书斋,指隐居之地。三大字:指王羲之的《兰亭序》。相国:汉初分封的列侯,这里代指萧何。一泓泉:一泓泉水,即一口泉水。汲水取茶煎:用泉水煮茶。

赏析:

首联“马鞍山下倚吟鞭,慨想前贤古道边”写诗人站在马鞍山下,凭栏远望,遥思古人,感慨前贤。诗人由马鞍山想到三国时的诸葛亮,再想到晋代的王羲之等人。这两句是说:我站在高高的马鞍山下,手执长鞭,凭栏远眺,思念先贤。他们都是建功立业的人。颔联“健笔南轩三大字,高风相国一泓泉”写自己对先贤的追慕之情。诗人把诸葛亮比作“健笔”,王羲之比作“高风”。他称赞诸葛亮和王羲之都有高尚的品格,都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颈联“征途著句虽无暇,诗版留名自可传”写诗人虽然奔波忙碌,但依然不忘创作。即使没有时间,也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作品。尾联“寺主相邀观石刻,呼童汲水取茶煎”,写诗人来到一座寺庙,主人相邀欣赏石碑上的书法。他让小童给煮了一碗茶,边饮边观赏石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