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离父母来从君,相期百年终此身。初合鸾凰席未暖,熟视眉目识未真。
兵符捉人夜调遣,丁宁克日到边面。红旗在手弓在腰,花骢一跃迅于箭。
回头语我勿惨伤,归来印斗金带黄。我闻军功未易就,膏血紫塞十八九。
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吠月啼晓喧孤帏,泪雨千行心肝摧。
与其眼穿万里见无日,何如同赴沙场战死俱白骨。

【注释】

  1. “相期”:相约。
  2. “熟视”:仔细看。
  3. “兵符”:古代用以调兵遣将的符信。此处指代军权。
  4. “丁宁”:叮嘱。
  5. “红旗”:这里代指战旗。
  6. “花骢”:即“骅骝”,古书上说,马名赤骥,色如丹砂,所以叫花骢。也用来形容马奔跑的速度。
  7. “印斗”:指印绶和金带。
  8. “耿耿”:忧心的样子。
  9. “犬鸡”:狗、鸡,古人认为它们没有感情,但因战事而不得安宁,故称其为“犬鸡”。
  10. “耿耿”:形容忧思难寐。
  11. “犬鸡”:同上。
  12. “吠月”:传说中,狗在月夜会狂叫。
  13. “啼晓”:指天未亮就开始哀鸣。
  14. 十八十九:指死亡的比率极高。
  15. “眼穿”:望眼欲穿。
  16. “白骨”:战死的尸体。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一位出征士兵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全诗通过描绘出征前的情景以及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妻子离家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她对丈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盼。第五句到第八句则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士兵们被调遣去征战,他们的妻子在家中忧心忡忡,不能安眠。第九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士兵们在战场上英勇战斗,却也可能牺牲。第十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后果的担忧,认为战争的代价太大,不应该轻易发动。最后两句则是对战争的讽刺,暗示战争不仅给士兵带来痛苦,同时也让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得痛苦不堪。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中的痛苦和死亡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