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濯秋空灏气生,沉沉天宇夜空明。
南楼老子兴不浅,赤壁先生梦更清。
小艇拟寻银汉路,哀砧还起玉关情。
何心把酒论欢赏,细字文书对短檠。
露洗秋空,浩渺的天空被露水洗涤过一样,变得清澄明净。沉沉的天宇,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幽深。南楼老子兴不浅,赤壁先生梦更清:苏轼在南楼上饮酒作诗,兴致盎然;黄州赤壁赋中描绘的月夜泛舟赤壁之下的梦境,又如此清晰。小艇拟寻银汉路,哀砧还起玉关情:小船准备寻找银河之路,听到那哀怨的砧石声,不禁勾起了思乡之情。何心把酒论欢赏,细字文书对短檠: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明月,只顾埋头于文书案牍,与短檠相伴。
注释:
露濯秋空(露洗秋空):露珠打湿了秋天的天空,使天空变得格外清朗。
灏气:浩大的气势。
沉沉天宇:指月亮明亮,天空一片清幽。
南楼老子兴不浅,赤壁先生梦更清:苏轼在南楼上饮酒作诗,兴致盎然(老舍《四世同堂》)。
小艇拟寻银汉路:乘船寻找银河之路,即银河。
哀砧还起玉关情:听到哀怨的砧石声,想起远方家乡亲人的思念(杜甫《月夜忆舍弟戍边》)。
何心把酒论欢赏: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明月(陶渊明《饮酒·其五》)。
细字文书对短檠:细笔书法,对着短檠写东西。
赏析:
此诗是苏轼于宋元符元年中秋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心境颇为悲凉,因此作此诗以抒发胸中的郁结。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平易,意境深远。
首联写中秋之景,表现了诗人对皓月的热爱之情。颔联写诗人在中秋之夜饮酒赋诗,心情极为愉悦。颈联写诗人乘船寻找银河之路,听到哀怨的砧石声,勾起了思乡之情。尾联写诗人无心赏月,只是专心致志地写作文稿,对着短檠沉思。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的性格和豁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