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头造化渺无边,闻道春来思涌泉。
定向山台得佳句,湿云残雪冷侵天。
【注释】
次韵退翁雪中书事:次第作诗以和退翁《雪中书事》的诗句。退翁即苏轼,苏轼在元丰二年二月十二日有《次韵王巩雪中书事》一诗。
定向山台得佳句,湿云残雪冷侵天:定向山台,指东坡所居定惠院。苏轼因贬谪黄州而建,位于黄冈县城东南约五里处。山高耸入云,故称山台。诗人登上山顶,俯瞰山下的江水、村庄、林木等,都笼罩在一片洁白无瑕的积雪之中。他不禁想起了自己曾作的《和陶〈咏荆轲〉》中有句:“白雪虽到地上,古松未肯摧。”这两句是说他虽然看到大雪纷飞,但想到自己的志向坚定不移;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曾被朝廷诬陷流放黄州,现在又遭此磨难,心情十分苦闷。因此,当他站在山顶上时,不禁感到有些寒冷。这里的“湿云”是指飘洒下来的雪花。“冷侵天”,则是指寒气逼人,使人感到阵阵寒意袭来。
赏析:
首联起势不凡:“笔头造化渺无边”一句,是说诗人的文才如造化之功,浩大无比。这里用了两个“无边”字,突出了诗人对写作艺术的自信和豪迈之情。
颔联写诗人登高远眺,欣赏雪景的壮阔景色。“定向山台得佳句”是说自己登上山顶后,放眼望去,只见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心中不禁涌起了美好的诗句。这里的“山台”既指东坡所居定惠院所在的山岭,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所处的困境。“湿云残雪冷侵天”这句则是形容雪后的景色更加壮丽,仿佛连天空都被白雪覆盖了一般。这里的“湿云”、“残雪”和“冷侵天”都是用来形容雪景的,通过这些形容词的使用,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更加强烈。
颈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定向山台得佳句”一句中的“定向山台”既指东坡所居定惠院所在的山岭,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所处的困境。这里的“得佳句”是说自己登上山顶后,放眼望去,只见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心中不禁涌起了美好的诗句。这里的“湿云”“残雪”和“冷侵天”都是形容雪景的形容词,通过这样的描述,使画面感更强烈。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憧憬。“湿云残雪冷侵天”这句既是写眼前之景,也是写胸中之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这里的“冷侵天”既是形容雪景的,也暗含了诗人心中的悲凉之情。总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个人遭遇和情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