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终朝对碧巉,肯将志气逐尘凡。
眼穿斜谷双蓬鬓,身在长安一布衫。
未把渔竿栖汉濑,定随霖雨起商岩。
明堂有日求梁栋,认取凌云万丈杉。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高卧终朝对碧巉,肯将志气逐尘凡。
眼穿斜谷双蓬鬓,身在长安一布衫。
未把渔竿栖汉濑,定随霖雨起商岩。
明堂有日求梁栋,认取凌云万丈杉。
注释:
- 高卧终朝对碧巉:高高的床铺上,终日面对着青山峭壁。碧巉,形容山势挺拔、险峻如翠色山峰。
- 肯将志气逐尘凡:不愿意将自己的志向和精神追求与世俗同流合污。
- 眼穿斜谷双蓬鬓:形容目光锐利,如同穿透了斜谷的双眸,眼中的白发犹如飘散的蓬草。
- 身在长安一布衫:身在繁华的都城长安,却穿着朴素的布衣。长安,古都名,今西安市。
- 未把渔竿栖汉濑:没有拿上渔竿去汉水边的钓鱼台垂钓。汉濑,指汉朝时汉水边的小水塘,常用来比喻隐居的地方。
- 定随霖雨起商岩:一定会随着连绵不断的雨水从商山的岩石中冒出来。霖雨,久雨不停之意。商岩,位于陕西商县南,因山形似“商”字形而得名。
- 明堂有日求梁栋:在宏伟的朝廷中,期待有一天能够担当大梁之材。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典礼、接见群臣的地方。梁栋,房屋的横梁和支柱,这里比喻重要职位或责任。
- 认取凌云万丈杉:要成为那种耸入云端,高达万丈的杉树。凌云,形容高大挺直。万丈杉,比喻极高的地位或才能。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理想的境界。首句“高卧终朝对碧巉”,描绘了一幅诗人高卧山林,面对高山峻岭的画面,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长安一布衫”与“斜谷双蓬鬓”的境遇,展现了诗人虽身处纷扰尘世却保持清醒头脑的形象,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
诗中的“未把渔竿栖汉濑”和“定随霖雨起商岩”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世俗隔绝、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于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而最后的“明堂有日求梁栋”,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表达了他要在朝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愿望,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心态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卓越志向。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超越世俗,追求高远理想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