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醒众所忌,尸素心怀惭。
既有不堪七,岂止宜休三。
再刖皆自取,百谪其犹甘。
归欤一丘壑,卜筑兰陵南。

注释:

  1. 新居:作者的新家。韩昌黎:指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愈。他曾任吏部侍郎、国子祭酒等职,与李商隐同为中唐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以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为韵,即兴作诗十首,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2. 辛勤三十年:指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3. 有此屋庐:指作者终于有了自己的住所。
  4. 独醒众所忌:指作者不随波逐流,独自清醒地面对世俗的偏见和排斥。
  5. 尸素心怀惭:指作者因为坚持原则而感到羞愧。
  6. 不堪七:指作者无法忍受世俗的压力和诱惑。
  7. 岂止宜休三:指作者不仅需要休息,还需要摆脱世俗的束缚。
  8. 再刖皆自取:指作者自己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承受了身体上的痛苦。
  9. 百谪其犹甘:指作者对于遭受的苦难并不感到痛苦,反而感到满足。
  10. 归欤一丘壑:指作者渴望归隐于自然之中。
  11. 卜筑兰陵南:指作者选择在兰陵南边建造房屋,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新居落成之际,用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为韵,即兴作诗十首,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的看法和追求。
    作者通过“新居用韩昌黎诗”这一开头,巧妙地将韩愈的诗融入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显示出了对韩愈诗歌的高度赞赏。接着,“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所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却透露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独醒众所忌,尸素心怀惭。”两句,则写出了作者因为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受到世俗的排斥和误解,内心感到非常羞愧和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意味。
    “既有不堪七,岂止宜休三。”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压力的感受。他认为,仅仅满足于暂时的安宁是不够的,还需要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的境界。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和思考。
    “再刖皆自取,百谪其犹甘”两句,则描绘了作者对于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和挑战的态度。他认为,这些苦难和挑战虽然痛苦,但它们也是值得的,因为它们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这种态度,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执着和坚韧。
    “归欤一丘壑,卜筑兰陵南。”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他认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回归自然的怀抱,过一种简单而又宁静的生活。这种向往,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韩愈诗歌的引用和自己的创作实践,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思考,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追寻。它既体现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