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阴幽却朗然,仰窥长罅见清玄。
不知谁把如椽笔,画出光明一字天。

【注释】:

石室阴幽却朗然:石室(石洞)阴暗,却明亮如白昼。

仰窥长罅见清玄:仰望石隙间看到清澈的玄妙之境。

谁把如椽笔:谁有如椽之笔?指谁写的字。

画出光明一字天:用如椽之笔写下了光明照耀的一个字,也就是“明”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石室为题写景抒情,通过描写石室的阴幽和明朗,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首句“石室阴幽却朗然”,是写石室的幽与明的关系。前一句写石室的阴晦,后一句写石室的明朗。阴晦之中有明朗,这是多么奇妙的对比啊!石室的“阴幽”二字,点明石室的幽暗,使人想象出石室的昏暗、寂静、神秘;而“朗然”二字,则给人以石室明亮之感,使石室的形象更显鲜明。

第二句“仰窥长罅见清玄”,则是写从石室中仰望长罅所见的景象。长罅即裂隙,这里指的是石缝。石室的“阴幽”与石缝的“长罅”相映照,更加突出了石室的阴晦、黑暗。然而,在“阴幽”的石室内仰望长罅,却见到清澈玄妙的境界,这是何等神奇!

第三句“不知谁把如椽笔”,是写石室中出现光明的原因。这句诗看似疑问,实际上却是肯定。因为只有像椽大笔才能画出这样的光明境界。这里的“如椽之笔”并不是指实际的大笔,而是指能写出如此伟大景象的笔力。

第四句“画出光明一字天”,是说用如椽之笔画出光明照耀的“明”字。这一字天,是光明的象征。诗人用“画出光明一字天”来形容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诗人希望自己能有如椽之笔,创造出光明照耀的美好世界。

这首诗以石室为题,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石室的幽暗与明朗进行了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这种矛盾心理使得诗人的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