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小邑,白水绕孤城。
楚蜀源流远,衡庐气脉清。
云浮萦客思,日落动波声。
堪羡陶彭泽,归田不问名。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彭泽怀古:怀念陶渊明。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文学家。曾隐居于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其诗现存二十一篇,其中以“归园田居”四首最有名。陶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闲情逸致,表现了他对官场腐败的不满,抒发了他归隐田园后的愉快心情。
青山环小邑,白水绕孤城。——青山环绕着小小的城邑;白水环绕着孤独的城堡。
楚蜀源流远,衡庐气脉清。——长江三峡源头遥远,庐山和衡山气势磅礴,一脉贯通。
云浮萦客思,日落动波声。——云彩漂浮引起诗人的思绪,太阳西下时波涛汹涌。
堪羡陶彭泽,归田不问名。——可羡慕陶渊明的归隐,回归田野不追求名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从画面布局入手,首先勾勒出“青山”“白水”两幅画面,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青山环小邑,白水绕孤城”,两句诗将画面的主体人物定位在一位隐逸者身上,他居住在被青山环抱的小城里,而他的居所则被白水环绕。这两句诗中“环”“绕”二字用得极为巧妙,不仅写出了青山、白水的形态,而且写出了它们与小邑、孤城的依存关系。青山环抱着小邑,就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呵护着她的孩子,而白水环绕着孤城,则又像是一条温顺的龙缠绕着高贵的王者。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画面的轮廓,更表达了诗人对这个隐逸者的敬仰之情。
诗人又从“楚蜀源流远,衡庐气脉清”两句诗中,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楚蜀源流远”指的是长江三峡源远流长,是长江的源头;“衡庐气脉清”则是说庐山和衡山气势宏大、气势磅礴。这两句诗中的“源远”和“气脉清”两个词语,既描绘出了长江三峡与庐山、衡山的宏伟气势,也暗示了这两个地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诗人又从“云浮萦客思,日落动波声”一句诗中,描绘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云浮”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云雾缭绕的景象;“日落动波声”则是说夕阳西下时波涛汹涌的声音。这两句诗中的“动波声”一词,既传达出了夕阳西下时波涛汹涌的声音,也传达出了一种壮美的氛围。
诗人又从“堪羡陶彭泽,归田不问名”一句诗中,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堪羡”二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归田不问名”则是说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不再关心世俗的名利。这一句诗中的“归田不问名”,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画面布局和意境营造,成功地刻画出了一幅宁静致远、壮美无比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