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卵因时化,如何赴越鸡。
逸群来冀北,屏气入淮西。
盛事兼三物,浮辞斥百题。
慎须精藻鉴,宠辱异云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此为唐代诗人杜甫的《秋日夔府咏怀》组诗中的第六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当时杜甫在夔州。夔州地处川东,与中原隔绝,杜甫长期过着漂泊流离的生活,因此,他常以“夔州”为题写诗。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两联,一写夔州之景,一写夔州之人。
【答案】
译文:
鸿雁的卵随着时节变化,怎能飞到越地去?
有才德的人来到冀北,我屏住呼吸走进淮西。
盛大的事情兼有三种东西,浮华的言辞斥掉许多问题。
必须精研藻鉴的本领,宠幸和屈辱是两个天壤之别。赏析:
开头两句写景,点明了时令,并引出下文。鹄卵因时化,如何赴越鸡。这是说鸿雁的卵随着时节变化,怎能飞到越地去!这里借物抒怀。鹄,鸿雁也。古人认为鸿雁能识时节、辨风向。这句的意思是说鸿雁随季节而变化,怎能像越地的野鸡一样,到南方过冬呢!这一句看似寻常,实则寄寓着诗人自己的遭遇和感慨。
三、四两句写人才,用比兴手法来表现。逸群,出众之意;“来”,动词;“屏气入淮西”,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来到河北一带,而我则屏住气声走入淮南地区。这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些有才能的人才能到冀北去,我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进入淮西。
“盛事兼三物”,“盛事”,指国政大事,即国家大事。“三物”,指三种事物,即上文所说的“鸿雁”“野鸡”。“兼三物”意谓国家大事兼有这三种东西——鸿雁、野鸡等。“百题”,指众多的议论或说法。“斥百题”意谓斥责众多的观点或说法。“浮辞斥百题”,意思是说那些浮夸不实的言辞,斥掉了众多的议论或说法。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国家大事兼有这三种东西——鸿雁、野鸡和浮言,浮言斥掉众多的议论或说法。“盛事”与“百题”相对应,“浮词”与“百题”相对应。
五、六两句写自己与友人的关系。“慎须精藻鉴”,“慎须”是务必的意思;“精藻鉴”指精心鉴别。“宠辱异云泥”,“云泥”,比喻差别极大。《庄子·逍遥游》:“故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其羽如神鬼,得之于风,万物皆覆庇焉。……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这里的“云”与“泥”都是比喻,意为相差极大。“云泥”比喻地位悬殊。这句的意思是说务必要精于鉴别是非好坏,因为受到宠信与受侮辱的地位悬殊。这一句是说自己与友人的关系密切。
【参考译文】
鸿雁的卵随着时节变化,怎么能飞到越地去?
有才德的人来到冀北,我屏住呼吸走进淮西.
盛大的事情兼有三种东西,浮华的言辞斥掉许多问题.
必须精研藻鉴的本领,宠幸和屈辱是两个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