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庵畴昔共嵚崟,古木垂阴岁月深。
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

诗句解析

  • “一庵畴昔共嵚崟,古木垂阴岁月深。”:“一庵”指的是一个简朴的庵堂,“畴昔共嵚崟”表示以前曾经一起在山中居住。 “古木垂阴”描绘了庵堂周围古老的树木,为它提供了浓密的阴影。“岁月深”表达了时间流逝,庵堂与自然之间形成了深厚的羁绊。

  • “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这里通过“恐是三生房次律”表明可能在某个前世中就已相遇或相知,“要随藤杖去重寻”则暗示着此次离别后,将再次踏上寻找和重逢的道路。

译文

送别洞元法师返回茅山,那曾经的庵堂仿佛还留在山中,古木环绕下,岁月悠长。我担心我们可能是三生有幸,要随着藤杖去重新找寻那份旧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一庵畴昔共嵚崟,古木垂阴岁月深。”以庵堂为引子,回忆往昔与友人共度的时光,以及庵堂周围的古老树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第二句“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表达了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对再次相聚的渴望。整首诗流露出对过往友谊的深深怀念和对重逢时刻的热切期盼,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友情。

《送洞元法师归茅山三首》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感情的古诗,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庵堂的描述、对友情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诗人蔡肇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