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西南五里间,如渡巩洛趋秦川。土囊行尽跨山脊,云涛万顷江掀天。
江南六月黄埃起,岭上行人多暍死。车声踯躅正烦冤,石缝甘寒冽清泚。
兹山蟠伏信有灵,穷幽访远恨未能。山农告异指南麓,夜有虹气如长绳。
朝携长镵剃草棘,应手铿然逢钜石。深藏疑有仙鬼护,完好不受沙土蚀。
十夫募工挽使前,举身汹汹争相传。置园辉泽被草木,隅坐咫尺生云烟。
自笑年来有师癖,摩挲剔濯穷朝夕。嵌形空洞出包藏,玉质青温相灵璧。
沙痕洗尽圭角光,卷崖透壑通中旁。缕分浅黛泫微雨,翠剥苍藓晞朝旸。
我昔扁舟临古汴,千金价市搜寻遍。兰皋西锁靳家园,方丈瀛洲眼中见。
君不闻米家砚山入禁中,蕞尔卷石谁为容。乃知此亦有显晦,万事默默由天公。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人以“得奇石于岘山”为缘起,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地对奇石的神奇美丽进行了描述和赞颂,充分表达了他对奇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得奇石于岘山”,点明奇石的来历,交代出其地理位置,并暗含了作者的惊喜之情。接着用“土囊行尽跨山脊,云涛万顷江掀天”两句描绘了奇石所在之地的壮丽景色,生动展现了奇石的壮观与神秘。颔联“江南六月黄埃起,岭上行人多暍死”,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奇石所处之地的环境恶劣,进一步衬托出奇石的独特和珍稀。
颈联“车声踯躅正烦冤,石缝甘寒冽清泚”,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奇石所在之地的寒冷环境,以及人们在此地生活的状态。尾联“兹山蟠伏信有灵,穷幽访远恨未能”,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奇石所在之地的深深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了作者对于探求未知的强烈渴望和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奇石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创作才能。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