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京华住,西湖岂不清。
病多妨野兴,贫甚损诗情。
插柳观春意,粘碑隔市声。
松江几闲客,日夕听波鸣。

和朱子发韵兼简青龙诸友二首

赵师秀,字紫芝,号灵峰,又号天乐。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赵师秀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悟能力,更是在平淡中见深意,细腻中寓豪情。他的诗作,往往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人们对于生命、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深思。

“虽说京华住,西湖岂不清。”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与赞美。京城虽然繁华,但西湖的自然之美,却能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嚣。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揭示了他追求心灵净土、远离纷扰的生活态度。

“病多妨野兴,贫甚损诗情。”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因疾病而减少外出游赏,因贫困而影响诗情创作的现状。疾病与贫穷,是诗人生活的双重挑战,它们不仅影响了他的身体状态,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精神世界。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依然坚持写作,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

“插柳观春意,粘碑隔市声。”
此诗句描述了诗人在春天里的一种生活方式。他选择在柳树旁插柳枝以观赏春天的景色,同时也通过贴在墙上的碑文来隔绝喧嚣的市场声音。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松江几闲客,日夕听波鸣。”
最后一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松江的生活画面。松江是一个宁静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过着悠闲的生活。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诗人都能听到江水波涛的声音,这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场景,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在杭州西湖的游赏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