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题诗寄入山,不知何处得书看。
莓苔石上秋吟远,星斗坛中夜拜寒。
鹤改新名呼未至,碑逢断刻打应难。
忆师每欲寻师去,芝术栽成自可餐。

寄茅山温尊师

赵师秀

【原文】

几度题诗寄入山,不知何处得书看。
莓苔石上秋吟远,星斗坛中夜拜寒。
鹤改新名呼未至,碑逢断刻打应难。
忆师每欲寻师去,芝术栽成自可餐。

【注释】

  • 几度题诗寄入山:多次尝试通过诗来表达对某人的思念或寄托情感。
  • 不知何处得书看:表示在特定的地点无法获得书籍阅读,可能是因地理位置或其他限制。
  • 莓苔石上秋吟远:在秋天,坐在石头上的苔藓上吟诗,感受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美。
  • 星斗坛中夜拜寒:在夜晚,对着星斗坛进行祷告,表现出一种虔诚或寻求指导的心态。
  • 鹤改新名呼未至:指可能有人尝试用新的称呼或方式呼唤他,但尚未达成目的或未能传达意图。
  • 碑逢断刻打应难:可能在寻找断裂的碑文或铭文时遇到了困难,反映出一种探索或追寻的艰辛。
  • 忆师每欲寻师去:经常怀念这位老师,希望能够再次见到他。
  • 芝术栽成自可餐:通过种植灵芝和其他草药来获取食物,暗示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

【赏析】

《寄茅山温尊师》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宋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感慨。首句“几度题诗寄入山”透露出诗人频繁地向山上的朋友寄送诗歌,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对方的思念之情。第二句“不知何处得书看”则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场合下难以得到所需书籍的无奈,可能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或信息获取的难度。接下来的句子“莓苔石上秋吟远”和“星斗坛中夜拜寒”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来隐喻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试图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寄托自己的心情和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超然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