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年四十四,发白成衰翁。
非有高盖车,曷与贤者同。
嗟予出寒远,家世尝力农。
十九登科第,圣彀参英雄。
十年出吏选,校书蓬渚中。
天子设采拔,谓有谏诤风。
既叨言责地,蹇蹇思匪躬。
窃不自度量,语剡奸邪胸。
一毫抗千钧,摈落无流踪。
同时皆骧首,金紫班著崇。
唯予守长乐,幸就禄养丰。
八年江海外,再上螭阶东。
四十入西阁,宿仇司化工。
蒙锦投机阱,唯赖天听聪。
代言游禁密,侍从多从容。
寻行京兆事,击断露铦锋。
是职非所好,辄以死竭忠。
愿辟大幽都,为君囚四凶。
愿拂西省堂,为君延夔龙。
愿舒泰山云,甘泽成岁功。
愿回太清日,晴景破阴蒙。
愿跻万人寿,夭扎终不逢。
愿令编户富,食衣无困穷。
群臣走率职,陛下居法宫。
文彩成礼乐,筹略羁夷戎。
意言亦良苦,精神庶潜通。
【译文】
我年近四十四,头发白了成衰翁。
不是有高车盖,怎么和贤者同?
嗟乎我出身寒微,家世曾经努力农。
十九岁登科第,圣才与英雄参。
十年出仕为吏,校书在蓬洲中。
天子设采拔,谓有谏诤风。
已经叨受言责地,谨恭思匪躬。
自己不自量,言论刺奸邪胸。
一毫抗千钧,摒弃无流踪。
同时皆昂首,金紫班著崇。
唯独我守长乐,幸就禄养丰。
八年江海外,再上螭阶东。
四十入西阁,宿仇司化工。
蒙锦投机阱,唯赖天听聪。
代言游禁密,侍从都从容。
寻行京兆事,击断露铦锋。
是职非所好,辄以死竭忠。
愿辟大幽都,为君囚四凶。
愿拂西省堂,为君延夔龙。
愿舒泰山云,甘泽成岁功。
愿回太清日,晴景破阴蒙。
愿跻万人寿,夭扎终不逢。
愿令编户富,食衣无困穷。
群臣走率职,陛下居法宫。
文彩成礼乐,筹略羁夷戎。
意言亦良苦,精神庶潜通。
【注释】
(1)“予”:我。“年”:年龄。“四十四”:我四十四岁。“发白”:头发已白,指年老。“成衰”:已成衰老的人。“翁”:老年人的自称。
(2)“非”:不是。“有”:有。“高盖车”:豪华的车。“曷”:何,哪里。“贤者同”:和贤者一样。
(3)“嗟”:叹词。“予出”:我外出。“寒远”:远离家乡。“家世”:家世背景。“尝”:曾。“力农”:从事农业劳动。
(4)“十九”:十九岁。“登科第”:中了科举的进士及第。“圣彀”:才智出众,有圣德。“参英雄”:辅佐英雄人物。“圣彀”和“英雄”均指皇帝,即“圣上”。
(5)“十年”:十年后。“出吏选”:被选任为小官。“校书”:校对书籍。“蓬渚”:水滨的小洲。“蓬渚中”:在水边的小洲中当校书官。“天子”:皇帝。“设采拔”:设置选拔人才的制度。“谓有谏诤风”:认为有直言劝谏的风气。
(6)“既”:已经。“叨言责地”:担任言官的职位。“述职”:任职。“蹇蹇”:忠诚谨慎的样子。“思匪躬”:想着不要辜负皇上的重托。“匪躬”:不违背自己的良心。
(7)“窃不自度量”:我私下衡量自己的能力。“语剡”:说直话。“奸邪胸”:心怀奸邪之人。“抗”:对抗、抗争。“千钧”:千斤。“摈落”:抛弃掉。
(8)“司工”:司农。“司工”是掌管国家财政收支的机构。“惟赖”:只依赖。“天听聪”:上天的听觉灵敏。“聪”:聪明。
(9)“代言”:替帝王说话办事。“游禁密”:游走于宫廷禁地之间。“侍从”:侍卫跟从。“多从容”:经常很悠闲。“从容”:悠闲从容,无所拘束。
(10)“寻行京兆事”:巡视京城长安事务。“京兆”:京城长安。“击断”:裁决决断,这里指处理政务。“露铦锋”:锋芒毕露,指敢于碰硬。
(11)这两句诗写诗人在朝廷上的职务和工作态度。“是职”:这一职责。“非所好”,并不是他最喜欢做的事。“辄以死竭忠”:便以死报效国家。“尽忠”:竭尽忠诚。
(12)“愿辟”:愿意征召。“辟”:招募、征召。“大幽都”:指深幽的牢狱。“为君囚四凶”:为国家招来被囚禁的奸臣恶徒。“四凶”:指纣王身边的四个奸佞小人,这里借指奸臣。
(13)“愿拂西省堂”:“拂”,“拂拭”,打扫。“西省堂”,皇宫中的内廷西侧厅堂,此处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为君延夔龙”:为君主延请贤能之士。“夔龙”,古代贤士名,这里借指贤能之士。
(14)“愿舒”:希望舒展。“泰山云”:比喻贤人像泰山那样崇高不可动摇。“甘泽”:《孟子·万章上》:“禹将治其水,河海涂,民聚走下。”“泽”,恩惠,这里指恩泽。“岁功”:一年的收成。
(15)“愿回太清日”:愿太阳回转到太平清平的日子。“太清日”,指太平盛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晴景破阴蒙”:晴朗的阳光驱散黑暗笼罩的景象。
(16)“愿跻万人寿”:愿使天下人的寿命都能达到一万年。“夭扎”:夭折,死亡。“终不逢”:最终不会遇到。
(17)“愿令”:希望使……得以实现。“编户”:编入户籍的人,这里指普通百姓。“编户富”:使普通百姓富裕起来。“食衣无困穷”:使百姓吃穿无忧,生活安定富裕。
(18)“群臣”:大臣百官们。“走率职”:各尽职分。“陛”,台阶。“趋走”:快步行走。“陛堂”:宫廷的正殿台阶。“多从容”:很多都显得很悠闲从容。
(19)这两句诗写诗人在朝廷上的职务和工作态度。“文彩成礼乐”,“文彩”指文采,“成礼乐”指成就礼仪音乐事业。“筹略”:谋略,计谋。“羁夷戎”,“羁縻边境少数民族”,即用兵略来治理边疆。“夷戎”,指外族,这里指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的敌人。
(20)这两句诗写诗人在朝廷上的职务和工作态度。“意言”:指心意和言语。“亦良苦”,也很辛苦,这里指内心也很苦闷。“精神庶潜通”:希望精神和意志能够暗合相通。
【赏析】
这首五律,作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是白居易为当时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而作的一首悼念诗。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诗作者对武元衡被刺身亡一事的悲痛之情,以及他对武元衡的崇敬之意;第二段为第三段,写武元衡被刺身亡之事的经过;最后一段为第四段,写武元衡被刺身亡之后的社会情况以及作者对此的看法和感慨。
此篇起首两句点明题旨:“予年四十四,发白成衰翁。”意思是说我今年四十五岁,头发花白了,成了衰老的人了。这是诗人对武元衡被刺身亡时自己的年龄的回顾,也是诗人对武元衡被刺身亡时自己的心境的回忆。
中间十二句是诗人对武元衡被刺身亡一事的记述和追忆,其中包含诗人对武元衡被刺身亡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此事的评价和看法。这十二句诗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第三、四句,写武元衡被害后,朝野一片哀悼之声;第二层为第五至第八句,写诗人对武元衡被害一事的看法和感慨;第三层为第九至第十二句,诗人通过议论来表达他对武元衡被害一事的见解和看法。
第一层主要写武元衡被害后朝野一片哀悼之声。首二句说:“嗟予出寒远,家世尝力农。”我是出身于贫寒人家的,曾长期从事过农民的劳动工作。(这几句说明诗人出身低微,但很有才干和志向。)十九登科第,圣彀参英雄,十年出吏选,校书蓬渚中,天子设采拔,有谏诤风。(这几句叙述了诗人在仕途上的经历和经历中的感受,表现了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愿望和对正直之士的推崇。)
第二层主要写诗人对武元衡被害一事的看法和感慨。前两句说:“嗟予出寒远,家世尝力农。”我是出身于贫寒人家的,曾长期从事过农民的劳动工作。(这几句说明诗人出身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