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水石天下闻,澹山之胜难具论。
初从崖口入地底,始见殿阁开重门。
乃知兹洞最殊绝,洞中金碧开祇园。
宽平可容万人坐,仰视有若覆盎盆。
虚明最宜朝日照,阴晦常有黑云屯。
盘虬夭矫垂乳下,巨兽突兀巨石蹲。
木香一株在岩壁,人迹峭绝不可扪。
灵仙飞游享此供,常驾飙驭乘云轩。
我来正逢春雨霁,氛翳开廓阳景温。
呀然双穴露天半,笼络万象将并吞。
只疑七窍混沌在,五窍忘失两窍存。
神奇遗迹未泯灭,至今犹有斧凿痕。
云床石屏极隈隩,昔有居士常潜蟠。
避秦不出傲徵召,美名遂入贤水源。
咸通曾为二蛇窟,元畅演法蛇辄迁。
从兹其中建佛刹,栖隐不复闻世喧。
惜哉此景久埋没,但与赤子安枯禅。
次山子厚爱山水,探索幽隐穷晨昏。
朝阳迫迮若就狴,石角秃鬝如朝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全诗共五十六句,分为十一段。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首段“零陵水石天下闻,澹山之胜难具论。”
零陵水石天下闻名,但澹山的美景难以用语言表达。

次段“初从崖口入地底,始见殿阁开重门。”
一开始从崖顶向下进入地底,才发现有层层叠叠的殿阁。

第三段“乃知兹洞最殊绝,洞中金碧开祇园。”
才知道这个洞穴最特别,里面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第四段“宽平可容万人坐,仰视有若覆盎盆。”
宽敞平坦的地方可以容纳万人坐着,抬头望去就像被覆盖在盆中的太阳。

第五段“虚明最宜朝日照,阴晦常有黑云屯。”
阳光下最为明亮,阴暗时常出现乌云。

第六段“盘虬夭矫垂乳下,巨兽突兀巨石蹲。”
巨大的蟠曲蜿蜒的蛇在岩石下垂着身子,巨大的怪兽突兀地蹲在巨石上。

第七段“木香一株在岩壁,人迹峭绝不可扪。”
有一棵香木在岩石壁上,人迹罕至,无法攀爬。

第八段“灵仙飞游享此供,常驾飙驭乘云轩。”
神仙们在这里飞翔游弋,经常驾驭着风,乘坐着云车。

第九段“我来正逢春雨霁,氛翳开廓阳景温。”
我正好遇上了春天的雨停,云雾消散开阔了阳光。

第十段“呀然双穴露天半,笼络万象将并吞。”
突然露出的两个洞口部分暴露在阳光下,周围的景象都被包围起来即将吞噬。

第十一段“只疑七窍混沌在,五窍忘失两窍存。”
我只以为有七个孔眼的混沌存在,忘记了五个孔眼的存在,只剩下两个孔眼。

第十二段“神奇遗迹未泯灭,至今犹有斧凿痕。”
神奇的遗迹仍然存在,至今还留有斧凿的痕迹。

第十三段“云床石屏极隈隩,昔有居士常潜蟠。”
云床石屏极其幽深,过去有个居士常在这里隐居。

第十四段“避秦不出傲徵召,美名遂入贤水源。”
他避开秦代不去接受征召,因此美名流传于世。

第十五段“咸通曾为二蛇窟,元畅演法蛇辄迁。”
咸通年间曾有人建造过两个蛇窟,元畅法师讲经时,蛇也迁移走了。

第十六段“从兹其中建佛刹,栖隐不复闻世喧。”
从那以后这里建起了佛塔,不再有世间的喧嚣。

第十七段“惜哉此景久埋没,但与赤子安枯禅。”
可惜这个景色被埋没已久,只有孩童才能安心修行。

次段“次山子厚爱山水,探索幽隐穷晨昏。”
次山的子厚喜爱山水,探索幽静之处直到日出或日落。

第十八段“朝阳迫迮若就狴,石角秃鬝如朝髡。”
就像被捕捉到笼子里,石头的角落像是剃光头一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