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篇矜夸过其实,称誉珉石为玙璠。
环观珍宝欲奄有,不到胜处天所悭。
嗟予至此骇未睹,不暇称赞徒惊叹。
恨无雄文压奇怪,好事略与二子班。
芜词愿勒岩上石,勿使岁久词灭漫。

【注释】

澹:淡泊,不追求。豪篇:指诗作。矜夸:夸耀。称誉:(称赞)珉石为玙璠(yuè wú fán):以玉石比人,认为人不如玉,这是汉代董仲舒《士龙论》中的说法。

环观:四周观察。奄有:占有。悭:吝啬。

嗟予:感叹我。至此:到这里。骇:吃惊。徒:白白地,空然地。

雄文:指好的诗文。压奇怪:压倒怪异。

二子:指王羲之和王献之,都是东晋书法家。

芜词:无用的词句。勒:刻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胜景而感慨时所写。开头两句写诗人游览时对周围景物的赞叹之情,第三、四、五、六句则是诗人在赞叹之余,因自己见识浅薄而感到失望的心情。最后两句则抒发了他对那些华而不实的辞章的不满。

首句“豪篇”,点明题旨。第二句“矜夸”,承上启下。“称誉珉石为玙璠”一句,是说那些浮夸的诗文,把珉石当作宝玉,将它们比作美玉,用玉石比喻人,认为人不如玉。这是汉代董仲舒《士龙论》中的说法。诗人在这里是借用古人的话,来表示他对于浮华文风的厌恶和反感。“环观珍宝欲奄有”,意思是说,四周环顾着周围的珍宝,好像要把它们全部据为己有。这里既含有对浮华文风的讽刺意味,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美景的喜爱之情。

“不到胜处天所悭”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解释。意思是说,如果只是看到这些珍宝就自以为可以据为己有了,那么他就不懂得欣赏这美景中的精华部分了。“悭”字,是吝惜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的一个思想,即不要因为自己的所见有限,就妄自菲薄,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诗人由赞美转到了感叹。“叹未睹”,是感叹自己还没有看到那美景中的精华所在。“骇未睹”,是说看到后非常惊讶。两句连用两个“未”,表现出诗人对于美景的惊叹之情。

“恨无雄文压奇怪”,“恨”字是遗憾的意思,“压奇怪”,是压制那些怪异的事物,不让它们出现。“好事”,是喜欢做怪事的人。“略与二子班”,意思是说,像王献之、王羲之这样有才华的好事者,他们能够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而我却不能。这里诗人用反语,表面上是在说王献之、王羲之,实际上是在说自己。“班”,同“般”。这里的意思是说,他们的水平超过了一般的水平。“班”,通“般”。

“芜词”句是说,那些无用的话,应该刻写在这岩石上,让它流传下去。“愿勒”,是希望的意思。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朴素平淡而又韵味无穷,是一首难得的山水小品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