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天削成,半腰为坳窊。
殿阁在其中,乃是释子家。
初疑无路通,去必淩紫霞。
屈曲转山足,云萝可攀拿。
忽然至其上,金碧藏谽谺。
却见岩下路,目睛眩生花。
僧有定慧者,来自蜀道赊。
五代方乱离,相此山水佳。
卜居不复出,焚香拥袈裟。
嗟余但企仰,涉世空喧哗。
安得寄遁此,可以忘幽遐。
这首诗描写了一座山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漱玉泉:漱玉,用来形容泉水清冽,如玉一般清澈。泉,指的是山中的水。
断崖天削成,半腰为坳窊。
断崖,形容山崖陡峭,如同刀劈斧砍般坚硬。天削成,意味着这座山仿佛是天然雕琢而成,与天空融为一体。半腰为坳窊,指的是山的一半部位形成了凹陷。
殿阁在其中,乃是释子家。
殿阁,指的是寺庙中的楼阁建筑。释子,指的是佛教徒,这里指的就是居住在山中寺庙里的和尚或僧人。
初疑无路通,去必淩紫霞。
初疑无路通,表示开始的时候,我怀疑这山中并没有路可以通行。去必淩紫霞,意思是如果我一定要前往,必定要穿越那层紫色的云霞。
屈曲转山足,云萝可攀拿。
屈曲转山足,描述山路曲折蜿蜒,需要绕行才能到达目的地。云萝,指的是山间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可攀拿,意味着这些云雾虽然缭绕,但并不容易攀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力量。
忽然至其上,金碧藏谽谺。
忽然至其上,形容突然之间就来到了山顶上。金碧,指的是山上的金色和蓝色的光芒。藏谽谺,意味着这些光芒隐藏在岩石之中,不易被发现。
却见岩下路,目睛眩生花。
岩下路,指的是山下的道路。目睛眩生花,形容当我站在山脚下时,眼前的景色让我头晕目眩,如同看到了五彩斑斓的花一样美丽。
僧有定慧者,来自蜀道赊。
僧有定慧者,指的是有一位修行有定力和智慧的僧人。来自蜀道赊,意味着这位僧人是从遥远的四川地区来到这里居住的。
五代方乱离,相此山水佳。
五代方乱离,指的是五代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相此山水佳,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这里的山水仍然显得如此美好。
卜居不复出,焚香拥袈裟。
卜居不复出,表示这位僧人选择在此定居,不再外出游历。焚香拥袈裟,指的是这位僧人常常烧香祈福,穿着袈裟修行。
嗟余但企仰,涉世空喧哗。
嗟余但企仰,表示我只是仰望这位僧人的生活,对他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敬仰之情。涉世空喧哗,意味着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纷扰,我只是感到一种空虚和无聊。
安得寄遁此,可以忘幽遐。
表示我多么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隐居的地方,远离尘世的喧嚣。可以忘幽遐,意味着这样的地方可以让我感到心灵得到了放松和净化,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