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寒暮景,无事试登楼。
泛渚鸥终日,书空雁迎秋。
朱帘高卷□,雨渡自横舟。
望极到何许,水穷天尽头。
【注释】
①和:应和,应答。登楼晚望其一:诗题,即“登楼远眺”的首章。
②寒:指天色苍茫,景物萧瑟。暮景:傍晚的景象。
③无事:无所事事,闲适无聊。试:姑且,暂且。
④泛渚:在水边小洲上游玩。鸥(ōu):大雁的别名。终日:整天,一整天。
⑤书空:在空中挥笔,形容作诗、写字时心情舒畅。
⑥朱帘:红色的帘子,指代楼上的门户或窗户。高卷:高高地卷起。
⑦横舟:横渡小船。
⑧望极:望得极远,看得极远。何许:何处,哪里。
⑨穷:尽。天尽头:天空的尽头,指遥远的天际。
【译文】
远处的山在寒冷的暮色中显得苍劲而冷峻,我没有什么要紧事就姑且登上高楼远眺。在水边小洲上,成群的大雁整天都在嬉戏;在高空中,一群群的大雁迎着秋天的到来翩翩起舞。红色的帷帘高高地卷起,雨中的渡口自自然然地横着小舟。望得极远,看不到什么地方,但我知道那无边的水天连接之处就是天涯了。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眷乘船东下,途中经潼关时所作。这首诗写诗人登楼远眺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首联写登高所见之景,颔联写诗人登高后的活动,颈联写诗人所见之景,尾联写诗人的感受。全诗以“登楼晚望”为题,描写了诗人登高远眺时所看到的景象,表现了他内心的感受。
诗的前四句是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首句写登楼时间是“暮景”,点明时令,并暗寓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此的心境。次句“无事”二字表明登楼的原因,是诗人闲居无事时的一种消遣方式。三四两句是写诗人登楼后的具体行动:“泛渚鸥终日”与“书空雁迎秋”都是写诗人登楼后的活动。“泛渚”指游于水上的小洲上,这里借指诗人在水上小洲上悠闲自得的生活乐趣。“书空”本意是把字写在纸板上或白布上,这里借指诗人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翱翔。“迎秋”指大雁排成人字形向南方飞去迎接秋天的到来。这两句通过“泛渚”“书空”“迎秋”三个动作,写出了诗人闲逸自在的情态和心境。
五、六两句是写诗人登高后所看到的景象。“朱帘”指红色的帘子,是诗人住所的门户或窗户。“高卷”指将朱红色帘子卷起来。“横舟”指渡口有横渡的小船。这两句是说诗人登上高处之后看到的景象,写的是诗人在高处所看到的风景。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登高后的内心感受。“望极”即“望得极远”,“何许”即何处,问句表达出诗人对前途渺茫、不知归处的感慨。“水穷天尽头”意思是水天相接的地方,也就是天涯海角,表示诗人已到达了天地尽头,表达了诗人对前途渺茫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