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冢今成土一堆,娇容埋玉恨难开。
无端当日毛延寿,轻把毫端巧作媒。

注释:

和阅明妃传:这是一首咏史诗,以明妃王昭君为题。

青冢今成土一堆,娇容埋玉恨难开。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位于呼和浩特北郊的大青山。她死后葬于此地,故称青冢。

无端当日毛延寿,轻把毫端巧作媒。

毛延寿,西汉时的画工,擅长肖像画,曾为汉武帝的后宫画过像,但其中有一位宫女被画得非常美,因此引起武帝的注意,最终使这位宫女被选入宫,成为昭君。这里的“毫端”指的是毛延寿的笔尖。

赏析:

王昭君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的美丽与才艺使她在汉王朝中受到了极高的重视。然而,命运却让她成为了汉朝皇帝的和亲对象,远嫁到遥远的北方草原,与匈奴和亲。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不满,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和牺牲。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它通过咏史诗的形式,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评述。

诗歌的第一句“青冢今成土一堆”,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王昭君的墓地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这里用“青冢”这个词语,既点明了地点,又暗示了王昭君的身份——她是被埋葬在这片青冢中的。而“今成土一堆”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使得这片土地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这样的描写既形象又深刻,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王昭君的悲剧命运。

接下来的第二句“娇容埋玉恨难开”,则是对王昭君的美貌和才情进行了赞美。她的容颜如玉一般美丽,才华横溢。然而,这种美貌和才情却让她成为了和亲的对象,被迫远离自己的国家和家人。这种无奈和痛苦使得她的心情难以平静,仿佛永远处于一种深深的遗憾之中。这里的“娇容”和“玉”都是对王昭君外貌特征的赞美,而“埋玉恨难开”则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一句“无端当日毛延寿,轻把毫端巧作媒”,则是对历史人物毛延寿的讽刺和批评。毛延寿是西汉时期的画工,他因为善于描绘女性的形象而被皇帝赏识。然而,他在为汉武帝画后宫女子时,却故意将一位貌美的宫女画得非常漂亮,从而引起了武帝的注意,最终导致这位宫女被选入宫成为昭君。在这里,诗人借用毛延寿的行为,暗示了历史人物在权力面前往往会选择迎合或操纵他人的命运,而这种行为往往给受害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不幸。

整首诗通过对王昭君的生平事迹进行回顾和评述,展现了她的美丽、才情和悲剧命运。同时,通过对毛延寿行为的讽刺,揭示了历史人物在权力面前可能采取的不正当手段。这些内容都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