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霜毫归庾岭,王孙去后久寥寥。
长时月夜横疏影,镇日春风上素绡。
可笑儿童寻剪摘,如知蜂蝶亦邀招。
人心造物无穷巧,顷刻功成永不摇。
谁把霜毫归庾岭,王孙去后久寥寥。
长时月夜横疏影,镇日春风上素绡。
可笑儿童寻剪摘,如知蜂蝶亦邀招。
人心造物无穷巧,顷刻功成永不摇。
注释:
谁把霜毫:谁说我能用寒光闪闪的笔触描绘出如此美好的景致?
王孙去后:比喻诗人离去后的寂寞。
长时月夜: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景象。
横疏影:指月光照射下树枝的影子。
镇日春风:形容春风一直吹拂着。
儿童寻剪摘:孩子们在寻找春天的美景。
如知蜂蝶:仿佛知道蜜蜂和蝴蝶的到来。
人心造物:指人们的心意可以创造美丽的事物。
顷刻功成:瞬间完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墨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感慨。首句“谁把霜毫归庾岭”,诗人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在庾岭创作时的孤独感。接着,“王孙去后久寥寥”描绘了诗人离开后,庾岭上只有稀疏的梅花独自绽放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颔联“长时月夜横疏影,镇日春风上素绡”,进一步描绘了墨梅在月夜和春风中的美态。诗人用“月夜”、“春风”等自然景物来形容墨梅的美态,使得墨梅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墨梅的喜爱之情。
颈联“可笑儿童寻剪摘,如知蜂蝶亦邀招”则是诗人对儿童们的行为进行描写。诗人用“可笑”一词表达了他对儿童行为的看法,认为他们的行为虽然可爱,但却无法理解墨梅的美丽。同时,诗人也借儿童们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墨梅的理解,认为墨梅的美丽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去欣赏。
尾联“人心造物无穷巧,顷刻功成永不摇”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创作过程进行总结。诗人认为,人们的心意可以创造出无数美丽的事物,而墨梅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墨梅的喜爱和对未来创作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墨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创作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