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古苍松老,僧高俗客希。
我来游竟日,不用笋舆归。
【注释】
双林:指双林寺,故址在今浙江天童寺,相传为南朝梁武帝赐给智永和尚所建。
壁间:寺庙的墙壁之间。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曾为汉武帝讲论《春秋》,后因与武帝政见不合而被免职。
希字韵:用董仲舒的名作押韵。
和者:和诗的人。
纷纷:众多的样子。
因用韵:因此用韵来和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双林寺时,看到壁上有人写“董仲舒”三字,并和以诗句,于是也即兴作了一首,但因无和者,只好作罢。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共二十八字。前二句描绘了双林古寺苍松参天的幽静景象;后两句抒发了自己游览终日,仍感索然无味,不意归去的感慨之情。
首句“寺古苍松老”,点明了双林寺的历史久远,古寺中长满了苍松翠柏,岁月悠悠地流淌着。
次句“僧高俗客希”。这里的“高僧”是指寺院中的方丈。“俗客”则是指那些追求名利之徒。他们之所以来到寺院,是因为寺院中有高僧,所以前来投拜。然而,他们却因为寺院的高僧而感到自愧不如,觉得自己俗气难当。这一句既表现了双林寺的高僧威仪之盛,又表现了俗客的自卑感。
第三句“我来游竟日”,表达了诗人游览双林寺一整天的时间。在这里,“竟日”一词表示了一天的时间,而“尽日”则表示了一整天的时间。两者虽然意思相近,但在表达上有所不同。“尽日”更加强调了时间的长久,而“竟日”则更加强调了时间的短暂。
最后一句“不用笋舆归”,则是表达了诗人游玩一整天后,没有买到竹制的车子回家。这里的“竹舆”是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常用于旅行或游览时乘坐。而“笋舆”则是一种更为轻便的交通工具,常用以形容车小如笋子的形状。这里用“竹舆”和“笋舆”来形容自己没有买到车子回家的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双林寺苍松翠柏的自然美景以及高僧威仪之盛,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同时,通过描绘自己在双林寺游览一整天的经历以及没有买到竹子车子回家的无奈之情,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