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秀髯长拂巾,伐山走鹿辟车尘。
才毫并触当时祸,物色分留后代人。
环涧已为僧去碣,红泉今与子通邻。
著书万卷精庐里,成佛生天自致身。

【注释】:

次曾景建红泉精舍韵 —— 这首诗是诗人在红泉精舍作的一首诗。

康乐秀髯 —— 康乐,指晋代名僧慧远。慧远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因长胡子,人称“康乐”。

拂巾 —— 拂,擦。巾,手巾。拂着手巾,即指整理衣帽。

伐山走鹿辟车尘 —— 意思是说,他为了避世而隐居山林,砍伐树木开辟道路,赶走野兽避开车辆扬起的尘土。

才毫并触当时祸 —— 才能出众却触犯了当权者,招来了祸患。

物色分留后代人 —— 指自己的才华将流传给后代的人。

环涧已为僧去碣 —— 环涧,指瀑布旁边形成的深谷。

红泉今与子通邻 —— 红泉,指瀑布旁的泉水。

著书万卷精庐里 —— 著书,写书。这里指撰写诗文著述万卷。

精庐,精舍。庐,小屋。

成佛生天自致身 —— 意思是说,通过自己的修行和努力,最终达到成佛成仙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隐逸的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两句以慧远为例,说明隐士的生活态度。慧远,晋朝僧人,因反对佛教徒与俗人交往被朝廷追捕,于是削发为僧,隐居庐山东林寺。他一生清贫,不问政事,潜心修道。他经常在寺庙前的小路上散步,用布擦拭袈裟上的灰尘,表示自己清心寡欲,远离世俗。

颔联两句写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才毫并触当时祸”一句中的“才毫”,是指才能出众的人才。他们因为才华出众,却触犯了当权者,招来了祸患。“物色分留后代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才华出众的人才将他们的作品和精神留给了后代的人,使后人得以继承他们的遗风。

颈联两句写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环涧已为僧去碣”这句中的“环涧”,是指瀑布旁边形成的深谷。“红泉今与子通邻”这一句中的“红泉”,是指瀑布旁的泉水。诗人赞美这些隐居的人们,他们不仅避开了世俗纷争,而且创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让后人得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著书万卷精庐里”这一句中的“著书”,是指书写文章、著作书籍的意思。诗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能像这些隐居的人们一样,充满智慧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成佛生天自致身”这一句中的“成佛生天”,是指修行到一定阶段后,能够成佛、升天。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够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修炼,最终达到成佛升天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