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物外未曾抛,念诵时将玉磬敲。
虽不临坛深发愿,梦魂常忆大仙教。
这首诗是关于一个人对道教修行的感悟和向往。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 逍遥物外未曾抛,念诵时将玉磬敲
- “逍遥物外”意味着超脱世俗,不受物质和名利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安宁。
- “念诵时将玉磬敲”描绘了修行者在静坐或冥想时,手持玉质的磬作为法器,用以发出清脆的声音,以帮助自己集中精神,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
- 虽不临坛深发愿,梦魂常忆大仙教
- “虽不临坛深发愿”表示虽然修行者并未真正站在道场中进行正式的修行仪式,但内心深处却有着深深的信仰和愿望,想要通过修行来净化心灵,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 “梦魂常忆大仙教”则是说修行者常常在梦中回忆起那些高深的道教徒给予的智慧和教诲,这些教导如同大仙一般,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慰藉和指导。
注释:逍遥,自由自在;念诵,静坐冥想;玉磬,古代的一种乐器;梦魂,比喻灵魂;大仙,即高尚的仙人或道士。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道教修行的向往和敬仰之情。诗中的“逍遥物外未曾抛”和“念诵时将玉磬敲”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内心状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念诵和敲击玉磬来辅助修行、净化心灵的场景。而“虽不临坛深发愿,梦魂常忆大仙教”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修行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是否在道坛上进行仪式,而在于内心是否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对高深道义的渴望。这种对道教修行的理解和体验,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