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矣哉文,道合南薰。
包含六义,洞究三坟。
傍通造化,察变声闻。
垂其懿范,万一之分。
【注释】
大矣哉:伟大啊。南薰:南方的风,这里指儒家之道。
六义: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中的“风、雅、颂”。三坟:古代传说中伏羲氏所造文字为上古三皇之书,故称。
傍通造化:与自然造化相通。
垂:流传。懿范:美好典范。
万一:十分之一。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宴会上即兴创作的一首咏怀诗,以颂扬文章之美来抒发感慨。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韵脚相同,音调铿锵,读来朗朗上口。
首联“大矣哉文,道合南薰。”起笔不凡,气势恢宏。诗人开篇就赞美了文章的伟大,并指出其内涵符合南方的风气。南薰,即南方之风,这里借指儒家之道。诗人认为文章之美不仅在于其形式上的华美,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它能够代表一种高尚的风尚和道德准则。
颔联“包含六义,洞究三坟。”进一步展开了对文章内容的描绘。这里的“六义”指的是《诗经》中的六种基本文体:风、雅、颂、赋、比、兴。而“三坟”则是指上古时期的文字记载,代表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文章所包含丰富内涵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颈联“傍通造化,察变声闻。”转向了对文章技巧的赞美。这里的“傍通造化”意味着文章如同自然万物一样,能够与天地造化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而“察变声闻”则是指作者通过对文章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能够捕捉到时代变迁的声音,反映出社会现实的动态变化。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文章技巧的赞赏之情。
尾联“垂其懿范,万一之分。”则是对文章价值的高度评价和期待。这里的“垂”指的是流传和传承,而“懿范”则是指美好的典范。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能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同时,他也期待这些优秀的作品能够在社会中发挥出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指明方向,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