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因乞雨到麻源,碧涧萦纡乱石间。
未省谢公吟赏后,更谁乘月弄潺湲。

【注】麻源:指浙江绍兴的麻源山。灵丰祠:祀奉东晋谢安的地方。

偶因乞雨到麻源,碧涧萦纡乱石间。

(注释)偶然因为向天帝请求降雨来到了麻源,碧绿的涧流曲折回环在参差不齐的乱石之间。

未省谢公吟赏后,更谁乘月弄潺湲。(注释)没有听说过谢安吟赏之后的情景,更没有人知道乘着月光在溪边游玩的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谢安祠题写的一首咏物七言律诗。谢安,字安石,东晋时人,官至宰相,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安曾于公元353年在会稽东山隐居10多年,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喜欢游山玩水,每到一处,必留下诗作,后人辑有《谢康乐集》。谢安祠就是为纪念他的故居而建造的。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到祠中游览的情景。“偶因乞雨到麻源”,说明诗人来此是为了祈雨。麻源山位于越州绍兴县,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诗人在这里游览,感到十分惬意。“碧涧萦纡乱石间”,写山中景致。碧涧,即碧色的流水。萦纡,即盘曲回旋。诗人抓住碧涧的特点,用“碧涧”“萦纡”和“乱石”几个词语,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麻源山的美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它的神奇美丽,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颔联写诗人来到谢安祠后的心情。“未省谢公吟赏后”,意思是说诗人不知道谢安吟赏之后的情景。“更谁乘月弄潺湲”,意思是说不知道谁还在月下弄琴。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来到谢安祠后,并没有找到谢安吟赏的情景,也不知道谁还在那里弄琴。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好奇和探寻之情。

颈联由实转虚,想象谢安吟赏后的情境。“未省”、“更谁”二句是说,诗人并不知道谢安吟赏后的情景,不知道谁还在月下弄琴。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好奇和探寻之情,也写出了诗人对谢安的敬佩之情。

尾联由写景转为抒情。“赏析”,意为欣赏评价。诗人站在谢安祠前,感慨万分,觉得古人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