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云房隐涧阴,昔年清献此清吟。
凤池人物终难继,花县风流直到今。
三尺翠碑遗墨在,一林寒竹暮烟深。
平生景仰高名久,敢负它时直爱心。
次韵赵清献阴字诗
石磴云房隐涧阴,昔年清献此清吟。
凤池人物终难继,花县风流直到今。
三尺翠碑遗墨在,一林寒竹暮烟深。
平生景仰高名久,敢负它时直爱心。
注释:
石磴云房:指山间石阶上的云雾缭绕的房屋。
清献: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
凤池:指朝廷的高级官员的职位。
花县:指宋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欧阳修曾做过滁州太守(花溪)。
三尺翠碑:指欧阳修所立的《醉翁亭记》碑文,因碑上刻着翠绿色的字迹而得名。
一林寒竹:指欧阳修在滁州的住所——醉翁亭周围生长着许多苍劲挺拔的竹子。
景仰:敬仰;尊崇。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对于前人司马光和欧阳修的崇敬之情的表达。
首句“石磴云房隐涧阴”,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谷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这里的石磴、云房都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而“隐涧”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深喜爱。
第二句“昔年清献此清吟”,则是对司马光的赞美。司马光被誉为“一代文宗”,他的诗文都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这正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关注。因此,他在这里的“清吟”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呼唤。
第三句“凤池人物终难继,花县风流直到今”是对欧阳修的赞美。欧阳修被后人誉为“千古文章第一手”,他的诗文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思想深邃,富有教育意义。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他的“风雅之怀”和“清风明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因此,这里所说的“终难继”并非否定其重要性,而是强调这种精神的价值和影响之大。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
第四句“三尺翠碑遗墨在,一林寒竹暮烟深”则是对欧阳修作品的赞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碑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但却深刻地描绘了滁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一林寒竹暮烟深”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一美景给人带来的宁静和深思。
最后一句“平生景仰高名久,敢负它时直爱心”则是诗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承诺。他深知自己一生都在学习前人的精神和品质,因此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他也愿意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前人的尊重和怀念,也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种坚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