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黄玉化飞埃,一派渊源有自来。
具体好时心似谷,厉辞传处口如雷。
闻声尽是缁帷客,见色无非古市槐。
却讶文公迷圣户,不知灵钥有人开。
【诗句注释】
“无诸策题问颜亡绝好轲没无传”:无诸,春秋时期楚国人,善于用兵,曾为楚王出谋划策。颜亡,即子路,孔子的学生,以勇敢闻名。绝好轲没,指的是子路死后,孔子悲痛欲绝,认为子路是天下最好的弟子。这里指孔子对子路的深厚感情和对其离世的惋惜之情。
孔林黄玉化飞埃,一派渊源有自来:孔林,孔子及其弟子的墓地,位于山东曲阜。黄玉化飞埃,形容孔子的品德如同黄金般珍贵,他的言行如同飘散的尘埃,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一派渊源有自来:这里的源头指的是孔门的儒家思想。
“具体好时心似谷,厉辞传处口如雷”:具体好时,形容孔子在讲学时,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心似谷,比喻孔子内心平静如谷,不为外界所动摇。厉辞传处,指孔子在讲课时言辞犀利、激昂慷慨,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闻声尽是缁帷客,见色无非古市槐:缁帷客,佛教僧侣的别称,这里泛指那些追求宗教真理的人。古市槐,古时的市集上的槐树,象征着古代文化和传统。
却讶文公迷圣户,不知灵钥有人开:却讶文公迷圣户,惊讶的是孔子竟然被误解,认为他迷惑了圣人的门径,不知道真正的圣道已经有人揭开了谜底。文公,孔子的尊称。灵钥,比喻智慧之钥,开启智慧之门的关键。这里暗指孔子的教诲如同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译文】
无诸用计谋向颜回提问题(孔子)却(因为)颜回已死而没有回答(出来),(这)是孔子对颜回深深思念的缘故。
孔林的黄金色的玉屑随风飘散(像灰尘一样)。(这是说)孔子的思想源远流长,有着自己独特的来龙去脉。(孔林)这个地方的孔子墓穴里,埋葬着孔子的遗体,他的学说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孔子教学时用心良苦,当讲到精彩之处(会)时,他的心情(就)如同深谷一般宁静。(孔子)讲话时言辞激烈、铿锵有力,仿佛雷声轰鸣。(孔子)听到这些声音,就知道是来自那些追求佛教真理的僧侣。(孔子)见到这些颜色,就知道是出自那些生活在古时候的市场中槐树下的人们。(我)却感到惊讶,(孔子)怎么会被那些追求佛教真理的人(所迷惑呢?)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圣道已经被(孔子)揭开了秘密。(孔子)的智慧就如同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赏析】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写梅花傲然挺立于严寒之中,来表达人生不惧困难,奋勇前进的主题。诗的前两句写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形象地表现出梅花那种坚强的性格;后两句则进一步赞美了梅花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刘景文的。刘景文是苏东坡的朋友,当时也任徐州知州。苏轼与刘景文都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家。两人交往密切,情同手足。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期间,写下许多送别和勉励的诗作。这首诗就是在徐州任职之时写给好友的。
诗前两句写冬日梅花盛开的景象。首句写梅花在冬天盛开,次句写梅花不惧寒冷独自开放。诗人抓住梅花最突出的特点:迎风傲雪,独开百花之先。“寒花”“傲雪”等词语都表现了梅花的孤高品格,同时表明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意。
后两句写梅花不畏严寒、勇往直前的精神。首句赞扬梅花的顽强生命力,次句写梅花不怕严寒、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表达了对朋友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鼓励和期待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但富有哲理。它既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动人,又颂扬了它的坚贞不屈、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传统美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