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双刀合,晶荧百炼光。
剪裁皆在手,终不露锋铓。

【注释】

书斋:书房。十咏:即《十德咏》。笔架,指笔架山,是泰山的别称。

错落双刀合:形容文笔锋颖挺拔,犹如两把利刃相交,交错有致。

晶荧百炼光:形容文字如百炼钢一样锋利,闪耀着晶莹的光芒。

剪裁皆在手:比喻作者能巧妙地运用笔墨。

终不露锋铓:意思是说作者的笔锋锐利,但锋芒不外露。

【赏析】

此为一首咏物诗。《诗经》云:“高山仰止。”泰山巍峨壮丽,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景仰。这首诗就是以泰山作比,赞颂了笔杆笔锋之坚锐。

首句“错落双刀合”,用刀来形容笔杆笔锋之锐。“双”字表明有两片刀刃,“错落”二字则表明这两片刀刃并非平行,而是交错有致,正如刀剑相磨而锋锐无比。

次句“晶荧百炼光”,用“晶荧”和“百炼光”来形容笔杆笔锋之精。“百炼”一词,出自《汉书.枚乘传》,原指经过多次锻造才能使金属表面发亮。这里用来比喻经过反复琢磨锤炼的文字,才能闪耀着晶莹的光芒。

第三句“剪裁皆在手”,以“剪裁”来形容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这里的“剪裁”,既指剪裁纸张的技巧,也喻指作者善于裁剪文字、组织语言的能力。

末句“终不露锋铓”,以含蓄的手法表达出作者的文风。锋芒毕露意味着过于张扬,而作者却巧妙地将锋芒隐藏其中,不让人轻易察觉,这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的表现。

整首诗歌以泰山为喻,通过对笔杆笔锋的描绘,赞美了作者卓越的文风。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韵律感和形象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