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令行惟信,人谁不我承。
举烽诸国叛,敲铁小童应。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号令行惟信,人谁不我承”意思是:命令下达执行就如铁的一般坚贞,谁不会服从我的命令?“举烽诸国叛,敲铁小童应”意思是:举起烽火,各国反叛,敲击铁器的小童都来响应。

【答案】

译文:命令下达执行就如铁的一般坚贞,谁不会服从我的命令?举起烽火,各国反叛,敲击铁器的小童都来响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书房中写的咏物诗。诗的前两句写书房中的笔架和笔,后两句写书房主人如何指挥使用。

诗人以“书斋十咏”为题,写了书房中的几件物品。前两句是书房中两件最普通的物品——笔架和毛笔。“号令行惟信,人谁不我承”,这是书房主人自诩其能,认为天下无人不从其命令、听其指挥。

第三句“举烽诸国叛”,“举烽”出自《史记·陈涉世家》中的故事。当时陈胜起义,自称楚将项燕之后,称“张楚”,并率军攻下秦郡九个县,自立为王。后来刘邦攻破关中,项羽率大军西进,与汉兵交战于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地区,双方相持不下,于是点燃狼粪烽火,约定各自派一名壮士到敌营去侦察敌情,如果看到对方军营里冒起的烟,就可以挥军进攻;如果看到对方没有烟火而旗帜不动,那么就可以收兵回营。项羽军中有一壮士名叫蒲阳,他看到刘邦军营里火光冲天,知道刘邦已经先发制人,所以立即回营报告项羽说:“刘邦已经先我们一步了!”项羽听了大怒,立即下令进攻刘邦军营,结果大败而归。这里诗人借指项羽举烽火向各诸侯国示警,诸侯们却纷纷背叛了他。接着第四句“敲铁小童应”,诗人用“敲铁小童应”这个典故,说明天下没有人不听命于他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愿意听从他的号令,没有人敢违抗。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表白——“举烽诸国叛,敲铁小童应”,表示天下人都愿意听他的指挥,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号令。

全诗通过写书房主人对笔和墨的指挥,表现了他对天下事务的独断专行,充分显示了诗人狂妄自大的性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