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兀兀园不窥,见马岂辨骝与骓。
开图九骏立突兀,摸索知是真龙儿。
奔雷蹴踏原野动,曳练惨错风沙随。
华缨金络岂不好,矫首奋迅那容羁。
吾闻取骥如择士,竞爱妥帖惊权奇。
士怀倜傥众论斥,马有憔悴群驽欺。
六闲豢养固恩厚,横气摧折常鸣悲。
丹青傥不逢妙手,万世岂识真龙姿。
因思中原政格斗,铁骑倏忽银山移。
着鞭安得致此物,掩画四顾徒歔欷。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全诗共八句,每句话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下面逐一进行解读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书生兀兀园不窥” -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书生(可能是作者自己)在园中徘徊,但并没有去仔细观察马的情景。书生在这里象征着一种理想状态,即不因外界诱惑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2. “见马岂辨骝与骓” - 表达了对于马的不同特征的辨识能力。这里的“骝”和“骓”都是古代名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特点。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

  3. “开图九骏立突兀” - 描述了一幅画中的九匹马站立得突兀有力,形象生动。这可能指的是一幅描绘九匹骏马的画作,展现了其雄健的形象。

  4. “摸索知是真龙儿” - 通过触摸和摸索,诗人确信画中的九匹马是真正的龙之子。这里的“真龙儿”暗示了这些马匹具有非凡的品质和血统。

  5. “奔雷蹴踏原野动” - 形容画中马匹奔跑时的声音如同奔雷,震撼整个原野。这表现了马匹的威猛和速度。

  6. “曳练惨错风沙随” - 描述马毛如飘带般飘扬,随风飘扬,与风沙相伴随。这里用“曳练”来形容马毛的美丽和飘逸,也暗喻了马蹄下扬起的尘土。

  7. “华缨金络岂不好” - 赞美了马身上的华丽饰品,指出其高贵和美丽。这里的“华缨”和“金络”都是古代贵族马匹的装饰,显示了马匹的尊贵身份。

  8. “矫首奋迅那容羁” - 强调马匹的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这里的“矫首奋迅”形容马匹昂首奋力奔跑的样子,而“那容羁”则表示它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自由地奔跑。

译文:

明皇九马图
书生徘徊园内无他观,见马焉能分出优劣良?
打开画卷九匹骏马立于前,触摸辨认方知真龙种。
奔腾如雷声势震天地,尘土飞扬原野为之动。
华丽鞍具何须多讲究,矫捷英姿不容有拘笼。
听闻择士重人才若此,争爱骏马胜过权宠。
众人议论纷纷谁对错,马有疲态群马欺人愚。
六畜豢养恩情深厚厚,横冲直撞常使人心悲。
丹青妙手难觅真龙身,千年之后谁识英才?
思之故地中原战乱时,银山铁骑疾如闪电。
欲挥长鞭致此物,四顾无言徒自伤神。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一幅充满力量和美感的九骏图。诗人通过对九匹马的形象描绘,不仅赞美了它们的美丽和高贵,更通过对其性格和气质的刻画,传达了对自由和力量的追求。

诗歌开头通过“书生兀兀园不窥”引入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坚守内心的纯洁和独立。这种态度在后文的“开图九骏立突兀”中得到体现,通过九匹骏马的生动形象展示了力量和美的统一。

诗歌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追捧,以及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这种思想贯穿全文,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和社会的一种深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