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丧乱馀,归来复何有。
邻人虽喜在,忧悴成老叟。
为言寇来时,白刃穿田亩。
惊忙不知路,夜踏人尸走。
屋庐成飞烟,囊橐无暇取。
匹夫快恩雠,王法谁为守。
艰难历冬夏,迁徙遍林薮。
深虞逻寇知,儿啼扼其口。
树皮为衣裳,树根作粮糗。
还家生理尽,黑瘦面如狗。
语翁翁勿悲,祸福较长久。
东家红巾郎,长大好身手。
荒荒战场中,头白骨先朽。

【注释】

故园丧乱馀:故乡遭逢战乱,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

邻人虽喜在:虽然邻居们很高兴你回来了,可是他们看到你却忧悴成老叟(形容因战争而变得衰老)。

为言寇来时:告诉我说敌人来了的时候。

白刃穿田亩:用刀剑砍过田地和房屋。

惊忙不知路:惊慌失措,不知道怎样走路了。

夜踏人尸走:夜里踩着别人的尸首逃跑。

屋庐成飞烟:屋子成了烧焦的烟。

囊橐无暇取:口袋和皮箱都没有时间取出来。

匹夫快恩雠(仇):一个普通人能够报复仇恨。

王法谁为守:国家的法律又由谁来维护呢?

艰难历冬夏:经历了艰难的冬天和夏天。

迁徙遍林薮(sǒu):迁移迁徙,到处是森林和山丘。

深虞逻(luò)寇知:担心敌人的巡逻队发现。

儿啼扼其口:儿子哭得很厉害,以至于把父亲的声音都哽住了。

树皮为衣裳:树皮做成衣服。

树根作粮糗(qiǔ):树根做成粮食和食品。

还家生理尽:回到家里,生计全部断绝。

黑瘦面如狗:面色黑黄,瘦得像狗。

语翁翁勿悲:告诉你们不要悲伤。

祸福较长久:祸福都是暂时的,比较起来还是长久一些。

红巾郎:指少年英俊。

荒荒战场中:战场上荒无人烟,非常荒凉。

头白骨先朽:连年打仗,死人太多,新死的还没有腐烂的先烂了。

【赏析】

这首《谕俗》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名篇之一。此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当时作者正隐居于长江边上的石门山,他目睹了战乱后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于是写了这首诗来劝慰那些受战争之苦的人。

全诗共七十二句,分为四段。前六句写归家所见,中间六句写归家所感,后面六句写归家之后。从“邻人虽喜在”到“夜踏人尸走”,是归家所见。“邻人虽喜在”,是说虽然有乡亲高兴你来,可是见到你却愁容满面,这是说人们见到你,不是因为你回来了,而是因为你回来而愁苦。“惊忙不知路”,则是因为害怕被敌人捉去当俘虏,所以急急忙忙地想找个地方藏身。“夜踏人尸走”,则是说因为害怕被人抓住,所以在半夜里也顾不得找什么地方可以躲藏,就踩着别人的尸首逃跑。“树庐成飞烟”,说明家里已经化为灰烬,只剩下一片瓦砾。“囊橐”两句,写自己回家之后的情形:口袋和皮箱都没有来得及取出来,就已死去多时;家中的一切早已毁坏殆尽,只有满目疮痍的残垣断壁。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归家后的悲惨遭遇,也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不平之情。最后两句是安慰的话,“语翁翁勿悲”,意思是告诉乡亲们不要难过,祸与福都是一时的,不要过于忧虑。“东边红巾郎”,“红巾郎”是年少英俊的少年,这句可能是诗人对年轻有为的后辈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早日成长起来,为国家效力;也可能是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乡亲不要过早地对前途悲观失望。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它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实深沉,艺术感染力很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