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乡山水佳,昔乃为盗窟。
吾卢已煨烬,荒草墙兀兀。
墙东大梨树,惟此为旧物。
火烧枝叶尽,老本更奇崛。
众鸟罢高栖,空庭失清樾。
邻儿利薪爨,往往肆戕伐。
岂知昂霄势,长养自毫末。
寒堤孤碓在,废圃鸣泉出。
衡茅且经营,霜霰莫仓猝。

【注释】

兹乡:这里。

吾卢:我的村庄。

煨烬:烧毁的灰烬。

兀兀:空荡荡的样子。

高栖:高飞。

清樾:清风,凉爽宜人的风。

昂霄势:高高的树势。

毫末:微小的东西。

寒堤孤碓:寒冷的堤坝上孤零零的一个石碓(dui)。

废圃鸣泉出:荒废的园子里泉水叮咚。

衡茅:简陋的房舍。

【译文】

家乡山水好,过去曾是强盗巢穴。

我的家园已烧成灰烬,荒草长满残墙。

院墙东面有棵老梨树,这是旧物。

火烧枝叶都尽,树干却更显奇特高大。

鸟儿们不再在高树上栖息,庭院失去清凉和和煦之风。

邻近的孩子们利落地砍柴煮饭,随意砍伐树木。

谁知这枝头高耸的大树,是从一点一滴中生长起来的。

那孤零零的石碓还在,荒废的园子里泉水流淌。

简陋的屋子暂且修理,霜雪不要急于到来。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诗人任处州知州时。当时,他刚到任不久,就写了此诗来表达他对故乡山川的怀念之情。

开头四句写故乡山水之佳。“昔”字点明时间,“乃”字表示对现状的不满,表明诗人对故乡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赞美。“吾庐”是作者自比,“煨烬”是说家园被毁的情景。“荒草墙兀兀”,则进一步写家园破败的景象。

五、六两句写家园被毁后,只剩下一棵老梨树了。“惟此为旧物”,说明只有这棵老梨树还有点旧物的痕迹。这一句既是对家园被毁后景物的描写,也是暗含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众鸟罢高栖,空庭失清樾”(群禽停止了筑巢高飞,庭院失去了清凉的和煦之风)是写家园被毁后,自然景物的变化。

七、八句写邻人只顾砍柴煮饭,不管老树,不顾环境,随意砍伐。“岂知”是“哪里知道”的倒装,强调邻人不知爱惜老树。“昂霄势”,形容老树枝干高耸,直入云霄,也比喻老树的生命力强。“自毫末”,指老树的生长过程从细小处开始,不图一时之功,不图一蹴而就。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老树的赞叹。“寒堤孤碓在,废圃鸣泉出。”寒冻的堤坝上的舂米的石碓还在;废弃的园林中有泉水叮咚。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寒冻的石臼仍在,泉水叮咚,说明老树仍健在,依然受到人们的爱抚。

全诗通过写故乡景物的变化及邻里砍伐老树的情节,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