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近朱陵萃列真,烟霞虽僻境长春。
若非火府炼神处,安用水帘遮世尘。
古像著灵多是石,补钟留迹似非人。
寻源亦有桃花涧,莫是山山可避秦。

注释:

观近朱陵萃列真,烟霞虽僻境长春。
若非火府炼神处,安用水帘遮世尘。
古像著灵多是石,补钟留迹似非人。
寻源亦有桃花涧,莫是山山可避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偏僻之地的道教宫观——会真观,以及其中的水帘洞。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道教宫观的神秘氛围和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和大自然的热爱。

“观近朱陵萃列真,烟霞虽僻境长春。”描述了观附近的朱陵山上,聚集了许多道教神仙。虽然这个地方远离繁华之地,但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的“烟霞”,指的是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朱陵”则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境之一,象征着道教文化的神秘与高远。

“若非火府炼神处,安用水帘遮世尘。”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这不是道教的修炼场所,那么为什么会有水帘洞这样的景点呢?这里的“火府”指的是道教中的火府天宫,是道教神话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炼神”则是指通过修炼达到精神升华的境界。而“水帘”则是一种自然景观,通常出现在瀑布或峡谷等地方。诗人通过这两个词汇,巧妙地将道教文化与自然界的美景相结合,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像著灵多是石,补钟留迹似非人。”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水帘洞的古老佛像和石钟乳。这些石像和遗迹都显得十分神秘,仿佛不是人类所能创造的。这里的“古像著灵”指的是古老的佛像具有灵气;“补钟留迹”则可能是指某个古代寺庙的钟楼经过修复后依然保留下来的痕迹。通过这些词汇,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寻源亦有桃花涧,莫是山山可避秦。”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这里是否有一条通往桃花源的小路?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桃花源记》的故事背景,暗示着一种逃离现实、向往理想生活的理想状态。这里的“桃花涧”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美好而宁静的生活;“莫是”则表示猜测的意思。而“山山可避秦”则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躲避战乱的地方。整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既体现了诗人的思考过程,也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